最近,在院举办的读书活动中,我认真通读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读本》,读罢掩卷,感触颇深!

 

立身首当不忘做人。何为做人之本?其实古今中外,对此早有共识!哲学家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邃和长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诧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特别强调为政者“官德”的教化力量,欲正人先正已,身正方能政令畅通,上行下效。近年来许多落马官员也证明,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职业道德缺失相关。可见,立身做人,应以德为本。

 

我们党历来非常注重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建设。早在七十年前毛泽东曾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在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了无数像焦裕禄、孔繁森一样德才兼备的楷模,让后人景仰和崇敬。

 

然而,毋庸讳言,当前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在不断增加的诱惑前,一些党员干部在道德认知上出现偏差,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他们有的视权势为立身之本,挖空心思跑官买官,阿谀奉承,结党营私,全然忘记了党的宗旨职责;有的视名利为立身之本,一门心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劳民伤财;有的视财富为立身之本,想方设法贪赃枉法,为官一任,搜刮一方。他们之中不乏曾经的单位业务主干、技术精英、部门领导,他们有的曾经荣获各种称号,他们有的曾经备受百姓的爱戴,他们有的曾经自重自爱,他们曾经是父母的骄傲、乡亲的自豪、老师的得意门生,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光环,他们身上寄托了人民最纯朴的希望,但是他们在立身做人上缺乏应有的修为,经不起考验,挡不住诱惑,令人扼腕痛惜!

 

政治之清浊、社会风气之好坏,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为是个重要的风向标。就党员干部而言,立德做人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的修养,更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国家治乱和社会风气好坏。“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有精辟论述:“政党之发展,不在乎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衰?”政党的强盛兴起,最初依赖武力发展,继而依靠文化壮大,但最终只有依存于道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没有好的道德,“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要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做官的“身份”;做人要尚德,为官要尽责,爱民亲民。自省就是要像孔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是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励就是要不懈怠,不骄矜,不甘于平庸。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和职责,做人以德为本、做事以德为据、做官以德为重,做社会的楷模、大众的典范。

 

修身立德是一个人毕生的功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恒心和毅力。只有让外在的道德要求化为内在的道德本性,则其“身”才能真正“立”于天地而不倒。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保持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作风,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广大人民群众用好权、服好务,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