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得系铃人
作者:熊磊 孙青 发布时间:2013-04-09 浏览次数:1971
3月28日,盈盈新生,春色采肩,一对昔日反目的父子在建湖法院法官的主持调解下,上演了一幕冰释前嫌、重拾亲情的人间喜剧。
事情还得从二十年前讲起。当年的刘老头是村民小组队长,老伴是小学老师,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最小的女儿也出落得水灵灵的。这样的家庭在村里也算是书香门第,羡煞旁人了。眼看着大儿子快要毕业,刘老头和老伴商量着给他在城里买套新房,将来好娶个有文化的好媳妇儿。
可大儿子的一句话打破了两位老人的美好憧憬。“我只要小梅,你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我这辈子,非她不娶!”刘老头也拿出了官场上的架子:“你敢,你要是娶了她,我就和你断了父子关系!”
经了解,小梅是大儿子暗恋多年的同村姑娘。这姑娘为人善良,性格耿直,长得也不错。照理说,这小梅也算是个好姑娘,也知根知底,刘家二老为何如此反对?
原来小梅的生母年轻时未婚就生下了她,后来受不了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就毅然离开了这里,再也没回来过,小梅一直由好心人抚养长大。
也许未婚先育如今已不算什么稀奇事,可在二十年前似乎是不能容忍的。况且老两口在村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哪能接受考上名牌大学的长子娶个小学毕业的私生女?
但是,大儿子一意孤行,觉得父母思想守旧,一狠心带着小梅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村子,离开了养育他二十多年的父母,再也没有回来过。
2011年,刘老太患病去世,大儿子闻讯回来送葬。可刘老头还没来得及和久别多年的儿子说上一句话,大儿子就匆匆离开。老伴离世后,刘老头极度郁闷,自己下半身瘫痪,无人照顾,一阵悲凉上心头,一怒之下,就将大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履行赡养义务。
走访中得知,老人瘫痪后主要靠二儿子养着,小女儿补贴些赡养费,自己也有些退休金,日子还算过得去。凭着多年办案经验,我认为刘老头名为要求赡养,实为就想见见大儿子,这样又不失自己为人之父的颜面。
于是,我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定居南京多年的大儿子,没想到,其对着电话就是一顿牢骚:“当年是谁和我断绝关系的,现在居然起诉要我来养他,真没天理!”我顿觉这积累多年的矛盾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也许只有联系上那个使父子形同陌路的系铃人小梅,才有可能弥合这破裂已久的亲情。
原以为,她肯定不愿插手父子二人纷争。出乎意料的是,小梅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她说,丈夫为她与父亲断绝关系,自己一直过意不去。
那天晚上,小梅特地做了道丈夫从小总吵着让父亲做的家乡菜,熟悉的味道弥漫屋子,可丈夫仍闷不做声。小梅知道,她必须先开口,给丈夫一个回家的台阶。“老刘,咱们打拼多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算扎根下来。可心里始终觉得空落落,没有家的归属。爸妈过去对我虽有偏见,但他们现在都老了,人家说老小老小,咱还能和‘小孩’怄气么?如今,妈已经过世,爸身体也不好,就是想见见你,我们还是回去尽尽孝,看看爸吧!”看着如此贤惠又懂他的媳妇,大儿子早已红了眼,哭成泪人。
妻子的耐心劝说以及我从法理道义上的苦口婆心,大儿子动心了。3月27日,他打来电话,表示明天就回来做调解工作。第二天下午,多年未见的父子二人,相见抱头痛哭。最终,在我主持下,父子二人签订了调解协议。
多年审案,我发现不少涉老案件尽管表现为赡养纠纷,但本质却是子女对老人精神关怀不够,导致老人以打官司来引起子女关心。我们希望子女还是“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