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法院针对全院青年干警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科学谋划,探索完善四项机制,助推青年干警健康成长。

 

完善一线锻炼机制。为了让青年干警迅速适应从“校门”到“院门”的角色转变,尽快融入法院工作。该院出台制度,坚持把青年干警放在人民法庭和审判一线锻炼。对新录用的干警一律安排在刑庭和民事法庭从事书记员工作,凡晋升为助审员的干警必须具有到审判一线工作两年以上的经历。全院2030岁以下干警中有16人在人民法庭工作过,94%的青年干警目前在审判一线。通过零距离接触矛盾纠纷、感受当事人诉求、学习矛盾化解方法,使青年干警增强了对基层工作感性认识,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完善培养机制。开办“青年干警论坛”,主题、形式均由青年干警自主决定,做到“周开办,月通报,季评比”,设立“实务交流、文稿写作、好书荐读”等环节,已经成为青年干警交流思想、展现自我的平台。每月出版《淮安法苑》,要求35岁以下青年干警每月必须有稿件报送至主编室,对积极投稿并发表的干警予以奖励,在年底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今年第一季度,该院青年干警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宣传文章80余篇,调研文章30余篇。

 

完善培训机制。每周举办“周末大讲堂”,精心选取不同主题,通过邀请司法礼仪导师、法学院教授、心理学专家等来院授课;组织资深法官开“示范庭”等形式,帮助青年干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凡是上级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该院会主动与培训单位联系,协商增加培训人员名额,让更多的青年干警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完善关爱保障机制。针对外地干警增多的情况,该院推行“党组帮扶、干警结对”做法,党组定期与他们谈心,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困难。每名外地干警进院之初都会有一名本地干警与其“结对”,向他们传授淮安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环境。每季度向青年干警发放关于院后勤保障服务类的问卷调查,对反馈的信息认真汇总,由院办公会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该院还通过“开办食堂、生日送祝福、举办文体活动,定期体检”等形式,让青年干警感受法院大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