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这么一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总觉得这句话说得倒也实在,但不免有些悲观沮丧。近期学习了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等文件,颇有感触,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要找寻现实通往理想的一条路、一艘船、一座桥,在找寻中理想逐渐丰满起来。这条路、这艘船、这座桥就是我们的某种态度、信念和行动。我个人体会应该归结为“精进”二字。

 

精进的主要意思是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精进,不仅仅是一时的精气神,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社会文明的境界。人生修行到精进的境界,理想和现实的界限就不是那么的楚汉分明。精进的人生是日有所得、日益进步的人生。我认为,八项规定之精要是要在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推行一种精进的态度、信念和行为方式。一个人不崇尚精进的精神,就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一个国家不崇尚精进的精神,就容易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要达到精进的境界,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要求真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固守本本教条、惟上是从,就会陷入思想的僵化,假大空就会大肆流行,真相就会掩盖在冰山之底、混迹于尘埃之中。不少时候,真相并不难发现,难的是要有揭示真相、坚守直道的勇气和决心。《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告诫黄门侍郎王珪: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所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正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为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唐太宗由近及远、由浅至深地把能否“灭私循公,坚守直道”与国家兴亡、个人荣辱之间的关系阐释地很透彻。为所护己之短、相惜颜面就不敢讲真话、甚至打击报复讲真话的人,让错谬大行其道,政令颓废,国亡身败“指日可待”。

 

二是要勤勉上进。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生一世并非草木一秋,也非白驹过隙。一个充盈的生命、一种饱满的人生除了基本的温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追求某项正当的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时不我待的使命。到东海来工作快五年了,我学会了掼蛋(纸牌的一种玩法)。有时候,外出吃饭,常听人说: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权且当做娱乐诙谐,如果沉迷于掼蛋,耽误了工作,就不值当了。当别人问及鲁迅先生何以取得如此的文学成就时,先生回答道: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而已。一个人、一个单位要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必须大力提倡推行勤勉上进之风。勤能补拙并不能推导出勤奋的人是头脑不够使的人,勤奋的人大多数是在事业上追求精益求精的人,在人生大舞台上找寻梦想的人。孔夫子五十学易韦编三绝,董仲舒学经三年不窥园。整日嘻嘻哈哈的人难有成就。

 

三是要谨小慎微。谨小慎微,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误解为没有魄力、胆识,实则非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心驶得万年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其祸患常积于忽微。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如果判决书上出现了错别字,你能认为是小事吗,那是事关你的作风和能力的问题,是事关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问题,岂可不慎。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苗头性的东西,不去深入调查研究,防微杜渐,最终可能会酿成大祸,岂可不慎。“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苏轼《晁错论》)。实践中,强硬作风比较吃香。其实,不审时度势,睹微知著,找出东西南北,分出轻重缓急,则宽严皆误、软硬皆败。谨小慎微者往往有过人之心智和气节,能见常人之未见,忍常人之不能忍。“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四是要知过即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追求精进,必须能够听得进方方面面的声音、容纳比较尖锐的批评。自吹自擂自鸣得意、宽于律己严责他人实则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往往是虚华如梦、自取灭亡。究其根源一是自我修行的懈怠二是害怕他人揭短。自我懈怠则不能好好地修行,害怕他人揭短则不能及时有效地改正错误。当下,我们抱怨司法权威不高,司法不独立。我们能否反求诸己,好好反思一些,办了这么多的案件,为什么社会认可度不高呢。能否心平气和地听听当事人的抱怨、看看网民的叫骂。哪些有理,哪些无理,哪些存辩。法院工作几年的经历,让我感受到老百姓大多数是万不得已才来法院,有的人一辈子没到过法院,他们的期望是比较高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你的裁判是公正的吗,你辨明了是非吗。

 

每次学习对于我都是人生的一次洗礼,坚守一种精进的人生境界,是对自己负责任,是对我们的司法事业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