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不会去看这样的电影,太过真善美的形象总会让人不自觉的缅怀一些本应该存在却早已缺失的东西,所以在不得不的情况下看了整部电影,果然无限纠结。

 

《杨善州》电影所涉及的故事很简单,时间跨度是从杨善洲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开始到退休直至病逝,大事只有两件,在职时力保滇西粮仓,退休后植树造林。整部电影淳朴的像六七十年代的主旋律片,特别是在细节的描述上,草帽、树枝拐棍、工作装、撩起的裤脚,这哪里是地委书记,就一乡间老书记,不过勤勤恳恳、不过经验丰富、不过意志坚定;退休之后植树造林也就罢了,为了育苗,上街头捡果核,让人难以想象的坦然。不想去对比什么,只是慨叹那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艰苦的日子远比富裕的生活能够凝结人心,激荡心情。

 

感佩于他所坚持的原则,对工作是,对家人亦是,第一次不自觉的流泪是他因为工作不能出席女儿的婚礼,本就因他工作忙无暇顾及家人而素有心结的女儿满脸的失望、伤心、懊恼、无可奈何,更不用说女儿因工作和女婿长期的两地分居,拜托父亲打个电话都不能够,杨善洲的老母亲临终也惦记同样的事情,还是没能够改变他的决定。如果从陪伴和思虑的时间上看,他可能是个好儿子,但绝不是个好父亲,更不是个好丈夫,给予母亲的是他无时不在的孝心,给予子女只有他的言传身教,给予妻子的是无限的重托和可能不足一个月的相伴。想成为养育这样儿子的母亲,却不愿意成为他的妻子和子女,太幸苦,尽管缺失的爱的圆环是隐约的大爱,只是太过广袤而显得虚无,很多时候不够温暖。

 

羡慕他的执着,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了什么,退休之后扎根大亮山植树造林,二十几年不改初衷。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似乎伊始他就开始计划他的时间,不停地在一种忙碌中,总是呈现着一种时间不够的紧迫感,或许临终的那一刻,有所回顾的时候会有再活五百年的感叹。汗颜,从未长远的规划过,也从未执著的想要做什么,得到什么,成为什么,直到现在还犹如孩童,不停在尝试,间歇性偷懒,重复拿起放下的动作,不是因为更换的新奇,而是因为实在还没能找到想要一辈子哪怕是半辈子都想要做的事。

 

有些纠结,该安定的时候未能安定的纠结,让我渐渐从更显茫然的当下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