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帅哥一台“戏” 女老板被骗20万
作者:何寿青 金晓丽 发布时间:2013-03-26 浏览次数:242
2012年7月26日,一个衣着整齐的中年男子来到了高邮市公安局,进门的第一句话就让大家颇感意外:“民警同志,我就是你们在网上追逃4年的诈骗罪犯,嫌疑人李××……”原来,几年前李某跟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从贵州出发,在全国范围内物色行骗对象,2008年他们在高邮骗走了单身女老板20万 元。事发后,同伙被抓,李某却成了漏网之鱼,一直逃亡在外。近日,高邮法院审结此案,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3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
结义兄弟全国行骗 分工选角还有“潜规则”
李某今年40岁,老家在贵州农村。别看他已过不惑之年,但是长相英俊的他看起来却只有30岁出头。在老家,李某结识了两个好朋友,随着交往的深入,三人结拜成了兄弟。
三兄弟中,李某和张某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们的三弟蓝某却是个大学生。除了长相帅气,三人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都不愿意劳动,但是想赚大钱。他们看到身边有一些人突然“富裕”了起来,便前去打听,原来,这部分人其实是在全国不少地方进行行骗“发家”的。三兄弟听了,深受“启发”,商议后,他们也决定走这条 “发财”之路。
从贵州出发后,三人去了全国不少城市,经常招摇撞骗,蹭吃蹭喝,如果有女性相信了他们,他们也“顺便”骗色。据交代,他们三人组团行骗的时候,一般以“机关干部”、“大公司老总”、“老总秘书”这三个形象出现。谁具体“扮演”哪个角色并没有固定分工,不过有一个“潜规则”,就是谁先选定了作案目标,谁就有资格在3个角色中任意挑选。
舞厅盯上单身女老板 花言巧语获取信任
不务正业的三人经常到娱乐场所挥霍所骗钱财,除此之外,他们来娱乐场所还有一个“任务”——物色新的作案目标继续行骗。
2008年,三人辗转来到高邮市。在高邮市的一家高档舞厅,他们发现,一个颇有姿色的中年女子经常光顾此地,并且出手十分大方。三人打听到,这位中年女子姓赵,已经离异,目前单身,并且是一位有钱的女老板。团伙中的张某便开始主动和赵女士搭讪。赵女士觉得张某温文尔雅,谈吐幽默,对他颇有好感,张某趁势经常约请赵女士吃饭,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为了骗取赵女士信任,张某谎称自己是因为高邮市招商引资才到高邮的,目前在此地有一个大型的医药公司。不仅如此,张某还专门在高邮一家豪华酒店租了一套总统套房,号称那是自己的另一个办公室,平时也装模作样在此办公,并且还有个“陈秘书”(团伙成员蓝某扮演)常伴左右。张某对赵女士承诺,将来会娶她为妻,赵女士对张某深信不疑。
谎称收购古董字画 演“双簧戏”骗走20万
看到自己已经得到赵女士的信任,张某与其他两人商量后决定下手。5月份的一天,“张总”告诉赵女士,自己正在做一桩“大买卖”,他要趁替上司收购一件年代久远的瓷器之机,赚取差价。随后,他们和“陈秘书”来到古董卖家“高邮市招商局李科长”(团伙成员李某扮演)处,经过讨价还价,以近百万元的价格成交,“陈秘书”拿出了装有百万巨款的密码箱付了款。
交易结束后,“李科长”提出,手上还有一幅绝版的古代珍贵字画,问“张总”要不要。“张总”假装给大老板打电话,过了一会儿说:“老板说了,他找这幅画很久了,今天让我们把这幅画也买下来。”双方最终约定24万元成交,但张某表示手上的现金只有4万,公司的钱一时半会取不出来,而台湾老板的钱第二天才能汇到。这时,“李科长”催促说:“要是今天不付现金就算了,我不卖了。”此时,一旁的赵女士立即表示,愿意替男友垫付20万。“那怎么行?我不能花你的钱!”张某假装推辞,但豪爽的赵女士坚持要帮自己的男友,最终落入了圈套。
20万元交付之后的第二天,男友张某已经人间蒸发,赵女士这才匆匆报警。警方通过技术手段,不久便将张某、蓝某抓获。经查,当时的百万巨款其实只有几张是真币,其余都是广告纸,所谓的古瓷器、古字画都是在地摊上花几十块钱买来的工艺品。2008年,张、蓝两人分别被高邮法院以诈骗罪判刑7年3个月、7年。但是,扮演“李科长”的李某却成了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逃亡4年 不堪忍受最终自首
李某逃脱后,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特别是听说其他两名同伙落网并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后,他更加害怕,开始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生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李某谎称自己在外地打工,但是连续几年没有回家过年,这样见不得阳光的日子一过就是4年。
如今,李某的儿子高考在即,李某知道自己被抓是早晚的事,他不想万一自己被抓,影响孩子考大学,于是,他选择了自首。2012年7月26日,他来到高邮市公安局,交代自己便是网上追逃4年的诈骗罪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他自首后还主动检举揭发了在浙江的一起盗窃案件,不过,由于李某的检举不符合法定立功的条件,并没有被认定为立功。
近日,高邮法院审结此案,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3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庭审结束后,李某长舒一口气:“现在终于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也不会影响儿子高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