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案窗口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接待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70多岁的李大妈。从最开始的恶言恶语到最终的和颜悦色,我从这位老人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只有秉着一颗真心,才能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去年3月的一天,我如往常一般在诉讼服务中心的立案窗口工作,一位年迈的大妈“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有没有人?!我要告状!”

 

“大妈,您先别急,有什么事坐下慢慢说。”我笑着为大妈倒了杯水,竭力通过“微笑服务”来缓和她的情绪。

 

来者就是70多岁的李大妈。10多年前,李大妈的儿子在单位工作时遭遇工伤,被截去一条手臂。当时,他们一家与工厂达成了调解协议,以10多万了结该纠纷,没多久,赔偿款就全部支付到位了。按说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可因为身有残疾,直到现在,李大妈的儿子还是单身一人。于是,李大妈坐不住了,从2011年开始,她就到处上访,想为自己的儿子“讨个说法”。

 

从法理来说,事情很清楚:一来,当时的调解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早已履行完毕,再要推翻毫无道理;二来,事情已经过去10多年,诉讼时效上也得不到支持。可还未等我解释完,就被打断了:“我跟你说,我已经咨询过了,他们就让我来打官司!你快给我立案!”老太太口气很冲,一脸坚持。

 

“这老太太可是有名的‘刺头’,甚至还到厂子里泼粪、泼硫酸,被行政处罚过!”一接到我的电话,当地的司法所所长就吐起了苦水。为了化解该起矛盾,村委、当地司法所作了多次工作,但收效甚微。此外,李大妈还对自己所受的行政处罚心生不满,她找法院,不仅想打儿子的工伤官司,也想打自己的行政官司。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周,李大妈都会到立案窗口来找我。每次,我都热情地接待她,从法理、情理多个角度,不厌其烦地向她进行法律释明。同时,我还多次找到李大妈的家人,作他们的工作,希望通过家属的配合,使其“息诉罢访”。“盛法官,谢谢您,为我的事情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其实我们家里人都知道,这官司赢不了,可是,我妈听不进劝啊!”看着李家儿子无奈的神情,我的眼前不由浮现起李大妈那看似“蛮不讲理”的脸,那背后,是对孩子满满的爱啊!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换位思考后,我想通了这点,我再也“不怵”李大妈的来访了,甚至比以往更用心地接待她,除了释法明理,还指导她如何填写诉状、授权委托书等法律文书,为她诉讼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而李大妈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讲话的嗓门小了,从连名带姓的叫我“盛秋萍”改成了“小盛”,不再动不动就嚷着“喊你们领导出来”……虽然最终,我并没有彻底打消她打官司的念头,可她的态度,已然发生了180度的改变,“小盛,谢谢你,不管最终官司结果怎么样,我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便没有如愿,我也会坦然接受的!”最后一次来找我的时候,李大妈紧紧握着我的手,表达着她的感激和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