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品”的诱惑
作者:赵晨 发布时间:2013-03-20 浏览次数:315
核心提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推销的人,这其中不乏有设计好的陷阱,有人恰恰就会落入其中。前段时间,邳州多名开商店的小老板就因收购所谓内部低价“赠品”而被骗。日前,邳州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以推销内部“赠品”为名的团伙诈骗案。
十几元的本子只卖一元钱
吴薇在邳州城区经营一家小商品店多年。2012年5月5日中午,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子来到店里,和吴薇攀谈起来。这名女子告诉吴薇,她是跑业务的,有一些质量好的笔记本低价出售。
紧接着,一名男子从车上搬下来一箱文具,这名女子从纸箱内拿出一沓笔记本,并称自己是南京某知名文具公司的员工,这些货物都是他们公司内部给员工的赠品,比市场的价格都要低很多,一块钱一本。吴薇一看本子,市面上买最起码得十几块钱,有些心动了。
随后,那女子陆续从箱子里拿出文件夹、乒乓球拍向吴薇展示。最后,她从箱子底部拿出的是一沓沓笔芯。吴薇看是孩子们常用的品牌就信了。
商谈间,车里的男子陆续将文具箱搬到了吴薇店里,共10箱,还没有等她考虑清楚是否购买,那名女子已经帮她算好了总钱数,一再鼓吹吴薇购买。吴薇想少拿几箱,女子告诉吴薇要拿就十箱全部留下,他们的货也很少,这么便宜的价格哪都买不到。
家人一语道破骗局
吴薇想自家店面就在学校附近,销售这些文具应该没问题,并且这些笔记本、笔芯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批发价,最终动心了。
女子又将车上一箱皮球,一箱羽毛球拍全都送给了吴薇,算了一下货物总价值5600元。女子豪爽地对吴薇说:“六百也不要了,权当交个朋友,你给我5000元就行了。”
吴薇心想,便宜了这么多又送这送那,别是个骗子。但自己也验过货了,她嘀咕几声,还是把钱交给了那两个人。
买下这些文具后,吴薇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异常,但后来家人的一番话让吴薇彻底醒悟。
吴薇的妹妹翻看了一下箱子里的货物说:“姐,你看这箱子里只有几本笔记本,笔芯虽然多,除了底下这一点墨水,上面全是空的,你被人家骗了,你这总共有20个本子,按正常批发一块钱一个的话,才值二十块钱,你这五千块钱能买多少这样的本子啊?”
吴薇这才醒悟过来,急忙去寻找那伙人,他们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吴薇赶紧到运河派出所报案。
一案未破一案又起
就在警方对这起案件进一步调查的时候,城区内又一起假文具诈骗案发生了。
报案人叫刘可,在城区经营一家小商品店。案发时,她正在店中休息。一名女子进到店里说要推销笔记本,刘可不耐烦地让她离开。
陌生女子并没有因此而离去,而是从车里抱下来一只纸箱,箱内最上面是一些笔记本,下面是一些文件夹和大量笔芯。这名女子话锋一转说,公司的车间主任在车里,可以跟主任商量下,给她一个最优惠的价格。不一会,从车里下来一名男子,声称是南京某文具企业的部门主任,说这些文具也是公司的赠品,并且告诉刘可,如果愿意,可以把笔记本、笔芯原来的价格再降一个档次。
刘可半信半疑,随手翻看了一下笔记本,觉得纸张质量挺好。男子说按最低价八毛钱一本给她。你一言,我一语中,刘可渐渐被这几人说服了,她想自家有亲戚在学校旁边开文具店,应该能销售出去。这时店里来了几名顾客要招待,慌忙之中,她也就答应了。
结账时,7000元的总价让刘可大为吃惊。但计算下来,刘可又没有发现什么差错,就将7000元现金交到了对方的手上。
第二天,刘可特地找来开文具店的朋友帮忙验货,结果竟发现这些笔芯都是劣质产品,有的笔芯的墨水含量很少,有的使用一两次就不再出墨水了。此时,刘可方知自己上当,后悔莫及。
两个车牌锁定作案人
据刘可回忆,嫌疑人驾驶的车辆为一辆湘籍牌照的汽车,但具体的车牌号码却没有看清。根据这条线索,警方立即调取案发地周围的监控录像查看,最终初步锁定了两辆可疑车辆。
在受害人的辨认下,这两辆牌照为湘EXXX26和赣JXXX28的车辆正是犯罪嫌疑人所驾驶的车辆。根据沿途的监控录像,警方发现,嫌疑车辆频繁活动在徐州某小区周围。通过跟踪,警方最终锁定了嫌疑车辆的落脚点,并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一个进货地点。
经过调查警方确认,嫌疑车辆频繁出入的小区正是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点,而且案情远比之前想象的要复杂。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一个十几人的犯罪团伙。鉴于案件的重大,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分析研判,“收网”行动正式拉开。
13人犯罪团伙被端
经过几天的蹲守,警方对进出小区的湘、赣籍牌照的车辆逐一统计排查,并对车辆的特征详细记录。经现场排查后发现,嫌疑车辆竟多达七八辆,并且这些车辆属同一伙人所有。警方断定他们还会作案,制定了详尽的侦查计划。
2012年5月9日凌晨,运河派出所全体干警兵分八路,在徐州某小区门口秘密待命。清晨6点钟左右,一辆外地牌照昌河车出现在警方视线里,一名男子驾驶载满货物的货车从小区驶出,警方锁定目标,安排一组人负责跟踪,伺机抓捕。
当天上午,贾某、肖某、曹某等13名湖南省邵东籍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归案,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相继浮出水面。
神秘纸箱暗藏玄机
经审查,肖某、贾某夫妻二人等人于2012年春节过后,相互联系,共同约好赶到广东湛江市,由肖某、贾某通过快递的方式,从湖南省邵东县将劣质文具发到作案地,然后由贾某分货,每10箱货为一件,每件货以2600元卖给其他成员,其他人员再分组销售。销售团伙先后从广东、海南、广西、江西,一路销售至淮安、徐州等地。每到一处销售十多天,然后全部撤离。
团伙在作案前,分别由肖某、贾某踩点,他们先选择一个居住点,再物色一个用来储存文具的仓库,随后联系下面的推销人员曹某等人赶过来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专门负责销售的一组有二三人,成员有夫妻、亲戚,还有通过熟人找来的搭档,每组都有一个男性司机和一名女性推销员,男性司机一般都是冒称销售业务的领导。向别人推销时,他们在纸箱的上层放一些质量比较好的笔记本,中间搭配乒乓球拍、文件夹等物品,来掩盖最底层大量的劣质笔芯,并以低价来吸引受害人,在清点货物时不断地送给受害人赠品,扰乱受害人正常的思维,以取得对方的信任。一旦案发,这些骗子就会以属于供销合同经济纠纷为由,逃避刑法的处罚。
贾某、张某、曹某等人打着销售文具的幌子,销售范围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先后作案80余起,涉案金额近30万元。邳州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贾某、张某等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其行为侵犯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告人曹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系共同犯罪。遂依法判处贾某、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判处曹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法官说法
擦亮眼睛查身份 莫贪便宜上了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推销各类产品。如打着大型知名企业的旗号推销商品;宣称以旧换新,低价回赠客户,推销伪劣产品;假冒电力、邮政、电信等行业工作人员推销业务;兜售劣质假冒名牌照相机、手表、手机甚至是古董。
他们在“忽悠”人的时候,往往都称这些东西来自于某些特殊渠道,机会难得,就是抓住一些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套取他们腰包里的钱。
提醒:如果碰到有人上门推销商品,一定要擦亮眼睛,多核实,看看所推销的产品是否合法、合格。还要核实推销人员的身份,仔细查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有异常。如果购买商品,还应索要发票和保修卡等凭据。如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市面价,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