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研究生毕业,终于进入工作的行列,满怀欢喜心想终于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了。但是,我也知道从理论走向实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到底多长,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半个书呆子,一直在上学,大学结束,又继续读研究生,基本上没有工作经验。心怀忐忑,由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拉开序幕。

 

我被派到地方法庭,皂河法庭成为我的工作第一站。咋一听法庭貌似就是审判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心想对我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俗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慢慢明白自己这种想法并不是那么切合实际,甚至有点幼稚。

 

初来乍到法庭,第一感觉就是忙。太多的当事人,太多的案件,相比之下,审判员与书记员就有点少。我正在参观法庭的时候就差点给一个书记员撞了个满怀,他不是走着前行,而是一路小跑。后来才知道,法庭从立案、送达、审判、装订卷宗等等从前到后一个案件的完整过程都是法庭自己来做。

 

随着对工作的慢慢熟知,对法庭形成的第二感觉是:法律知识必须达到扎实、严谨的标准。法庭的案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案件很小,但是暗藏玄机。当事人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确实很强,最起码作为一个刚出茅庐的我看起来是这样。他们维权意识和生活经验让审理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和顺利。甚至有的案件开了四次庭!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提高,让我倍感压力,最害怕是乡亲们问我法律问题时我脑袋一片雾水,因此来到法庭,比在学校看的书都多。法律是我们审判的依据,好吧,还得继续拿起书本。

 

看书和工作双管要齐下,这种模式确实让我水土不服。还好,法庭有很多“老师”--我的同事们,这些“老师们”可以说帮我的大忙了,没有他们,我现在不知道在哪哭。刚来的时候,工作的事情不知道,不了解自己要做什么。法律方面只有理论,而且理论还不怎么扎实,更没有实践。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都着实让我头大。但是还好这些“老师们”都很照顾我这个新兵,有什么法律问题,工作方面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跑过去问他们,他们也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有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去请教他们了,好吧,在这里说一句我欠你们一顿饭,呵呵。          

 

工作虽忙,但是学习始终不能落下,学习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和案件审理的保障,尤其是法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是如此的快,不学习肯定就OUT了。我们全庭工作人员于每周三下午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案件的讨论和学习。在学习会上,全庭人员总结上一周工作以及学习的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周如何开展工作和学习作出相应的统筹与规划。在全庭人员学习会上,审判人员也可以将手中复杂或者存疑的案件提出来共同讨论。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团体的学习与思考,集思广益,不断推动着法庭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全庭学习会上,大家认真思考,畅所欲言,激发了大家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提升了全庭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离不开书。在李庭长的组织下,我们法庭的图书馆“诞生”了,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中的书都是精挑细选,有人民司法、审判研究、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公报…李庭长甚至自己出资购买一些书籍。日积月累,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为全庭人员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学习型法庭的建设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引导。学习型法庭构建和完善离不开李庭长的推动。李庭长在法院工作近10年,有着深厚的法律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审判经验。他不仅对全庭审判案件的质量把关,而且非常关心全庭人员的学习进步。在他的带领下,全庭人员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是的,在法庭中,我反而喜欢上了学习,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对老百姓来说。他们来到法院是希望有人给他们主持公道,是本着对法律的信任,对法院的信任。这种信任让我们坚持对法律的完美追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过程中,我体会到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感觉实现梦想的热血涌向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