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如何维权?
作者: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次数:317
从针头线脑到大型机器,从婴儿服装到老年服装,从日用品到化妆品……网上商城的物品琳琅满目,不管吃的、喝的、用的,只要你能想到的,网上总能买到。“3·15”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网络购物投诉高达20454件,占销售服务投诉总量的52.4%。
网购成投诉热点 网友总结“八重罪”
去年11月,淘宝网推出双十一网上购物节,肖小姐在网上定购了一双原价490元,特价12.8元的耐克鞋,数日后显示卖家已经发货,但一个月后仍未收到鞋子,查快递单号,竟然是被重复使用的。去年年底,王先生在网上团购了一份8人餐,正欲前往消费时,店家却说团购无效,经过交涉,虽然最后收到了退回的团购款,却打乱了王先生原来的安排,让他十分气愤。春节前,陈女士在淘宝网店购买了饼干、巧克力等多包零食礼包,准备食用时,却发现其中一包饼干上有霉点,遂要求退货,但卖家以“已拆封”为由拒绝。
针对网购乱象,有网友总结出网购八宗“罪”:一、卖家发货慢、发错货;二、“快递”变“慢递”;三、假货多、商品与广告不符,以次充好;签收快递不让验货;四、遭遇“钓鱼网站”骗钱;五、支付成功未显示交易记录;六、“差评”遭遇卖家恶意骚扰;七、卖家服务态度恶劣;八、退货时推脱责任。
异地维权难度大 自我保护需加强
和实体店的投诉不同,网购投诉的处理难度明显更大。记者了解到,许多被投诉的网店经营者都在外地,虽然各地消协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可相互协调处理纠纷,但远没有本地维权方便快捷。同时,网购纠纷发生后,经常易出现买卖双方互相扯皮,责任难以认定的情况。如去年10月,一位网友,通过网上购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却没有当场验货,事后才发现手机里有电话记录,推断应属二手手机,而卖家坚称手机绝对全新,最后不了了之。
网上信息瞬息万变,证据不易保存;许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没有索要和保存发票、对话截图、照片等相关凭据,也加大了维权的难度。因此,网民在网上购物时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留好各种证据,收到快递时认真验货,切勿马虎了事。
工商部门表示:“网店门槛低、准入低,商家蜂拥到网上开店,造成良莠不齐。且网购还具有虚拟性,消费者通常只能凭商家的广告宣传和承诺来了解商品信息和服务内容,监管难度高。”目前,国内已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管理的意见》,以此规范网络交易行为。
姑苏法官提醒:
网络购物要擦亮眼睛
针对日趋增多的网上购物纠纷,姑苏法官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量选择正规的、有经营资质、信用好、安全性较高网站购物。
二、付款前要与卖家充分沟通,保存好网上商品图片和介绍,以及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资料。
三、收到快递后一定要先确定货物是否完整、物品是否有缺失、机器运行良好再签收。
四、尽量选择货到付款,对于必须先行付款方式要选择正规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结算,同时警惕木马程序。
五、如果产生纠纷,在与卖家、电商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凭借相关的消费证据向电商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举报或采取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