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香港奶粉限购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内地对一些产品有些担忧,对某些产品要采用进口产品。为了这个问题,国务院的有关部门正在加大从外面进口的量,从一二月份开始,进口的量是很大的。2月份进口,奶粉达到的比重很高。……谈到内地市民对一罐奶粉都缺乏信心的时候,周伯华眼眶湿润,擦了擦眼角。(中国江苏网 34日)

 

31日起香港实施奶粉限购令第一天,就有许多内地人被捕。如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接受采访时不能自已,难掩眼泪。工商局长的眼泪难掩的不光是奶粉表面的质量问题,局长的眼泪让人思……

 

消费者信任的难以重建。一次的“三聚氰胺”如果只是伤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那么时不时不间断冒出的“毒奶粉”后遗症导致的深度伤害,早就深深扎根于消费者心里。洋奶粉的消费者,除了写字楼里衣着光鲜的白领,还有并不富裕的工薪阶层和勉强温饱的农民工们。我国国内买到一罐进口奶粉的钱,在英国、荷兰等地往往可以购买到三四罐同样的奶粉。抢购港澳进口奶粉,是内地消费者无奈的现实选择,售价毕竟比内地便宜不少。笔者觉得,对于奶粉质量的关注,消费者毫无疑问已经胜过了对于其他任何商品质量的关注,因此,深埋在消费者心中的“没有国产奶粉信得过”的鸿沟,并非国产奶粉的性价比、质量安全等能填平。

 

国产奶粉企业良莠不齐。2011315日,“放心乳粉从内蒙古做起”行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内蒙古率先在全国举起重塑国产乳粉品牌形象的大旗。尽管如此,打造“放心奶粉”可没那么容易,总是有许多低端、劣质的厂商置公众健康于不顾,昧良心在搞乱市场,往往还打着某知名品牌的旗号。同时,许多国产奶粉商家的主要精力不在主内(抓好产品质量),而在对外(诋毁重伤,暗斗不断)。自家的商品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弥补,而是中国式的“公关”。商人们推销自家商品也很有特色,不管消费者乐不乐意,频繁去某孕妇学校大量发试用装或者联系某医院为新生儿指定奶粉等。总是有那么多的国产奶粉企业,飞蛾扑火般为了眼前看得见的蝇头小利,伤害了原本美好的商业前景。

 

政府部门行政相对滞后。在奶粉问题形势严峻的现实环境下,政府部门除了高度重视老百姓这一重大民生需求的同时,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例如规范了行业标准,对奶粉下调进口税率、公布不合格食品名单、出厂强制检验、构建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等等。但政府部门行政未能与时俱进也是事实,比如监管上存在“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风险监测体系根本不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过时和不够细化等。

 

奶粉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让工商总局局长难掩眼泪,这是好事。相信消费者、国产奶粉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明天,不再会有人为了奶粉“难掩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