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日新学期伊始,徐州某职业技术学校报名处外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魏杰明(化名),帮他拎着行李送他到校的是法官、检察官和警官。小魏在校园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称自己虽然没了亲生爹娘,但却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法二代”。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这个失足少年漫漫返校路——

 

魏杰明住在在远离城区的农村,家里种着几亩地,父亲农闲的时候在周围的村子做木匠,一家人勤俭过活,而这个普通农户却在魏杰明出生时遭遇了不幸。十七年前,魏杰明的母亲即将临盆,被家人送入了附近的卫生院,在生产时大出血,勉强诞下魏杰明后生命垂危。医院立即采取了抢救措施,虽然挽救了她的生命,但因为输入了不洁血源,她感染上了艾滋病毒。

 

在母亲患病的几年后,魏杰明的父亲因为承受不住打击而精神崩溃,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情时好时坏。小魏杰明和他的姐姐靠政府补贴和亲戚接济生活,姐弟俩虽然生活艰苦但勤奋努力,上学后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几年后,魏杰明的父母先后病故,姐弟俩成了孤儿,跟着本村的伯父生活。2009年,姐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地一所大学,没有了姐姐的陪伴,魏杰明变得更加孤单,一心扑在学习上,两年后小魏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高中。但魏杰明的生命轨迹却从此发生了改变。

 

小魏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高中,入学不久他就发现周围的同学有意无意的和他保持着距离,一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和他在同一间宿舍居住,慢慢的流言蜚语也传到了他的耳中——同学们因为他的母亲患有艾滋病而歧视着他。

 

当地的女镇长是最早资助魏杰明的好心人之一,她在回忆道小魏的变化仍觉得痛心不已:“魏杰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小孩特别老实,但也很聪明,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反映,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在全校前十名,这对一个孤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我当时就觉得孩子的身世特别可怜,和我的小孩年龄差不多,于是就想资助孩子上学。除了政府的民政补贴之外,我个人出钱交给他们的村委会,以村委会的名义按月发钱给魏杰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怕小孩心里有负担,应该说这一段时间在经济方面魏杰明是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

 

“但是自从他上了高中之后,村里干部就反映说,魏杰明每次从村委会拿了钱之后就跑去网吧玩游戏,有时候整夜都待在网吧。现在想想,也许我们对这些孩子的关爱是有误区的,认为给孩子钱,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就是关爱了、就是送温暖了,而事实上他们更缺少的可能是心里上的疏导和必要的家庭教育。”

 

在高一结束以后,小魏便不再去学校上课了,学校也曾找到他了解情况,魏杰明给学校的答复是,“没有钱交学费”。从此之后,魏杰明流连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他说,有时候回到家里空空荡荡的,感觉很寂寞很孤单,反而在网吧里对着电脑屏幕,周围有很多人,更让人觉得安心。

 

 

辍学后魏杰明曾去投奔在外地上学的姐姐,希望能在当地打工,但是由于他年纪小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找到的工作薪水微薄,一番辗转后,小魏又回到了徐州,在市区一家小饭店打工。

 

在打工期间,魏杰明遇到了大他四岁的陈某。陈某住在小魏家临近的村庄,曾因抢劫罪被判处过有期徒刑,遇到小魏时刚刚刑满释放。面对这个小老乡,陈某表现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常常给小魏介绍“混社会”的经验,吹嘘哥们义气、朋友感情,并时常带着小魏吃喝玩乐,小魏对这个同乡的“大哥”充满了好感。

 

20128月,小魏找到陈某称自己的钱花光了,陈某当即表示要带着小魏上街“弄钱”。当小魏得知所谓的“弄钱”就是拦路抢劫时有些错愕,但凭着对“大哥”的信任,还是跟着陈某在午夜走上了街头。两人在路上伺机作案,在一名女青年路过时,陈某突然勒住女子的脖子将其按到在地并拳打脚踢,面对陈某突如其来的暴力,魏杰明显得不知所措,害怕的躲在一旁,混乱间接过了陈某抢下的包,并从中翻出一部手机,随后和陈某一起逃离了现场。不到半个月后,陈某落入法网,在公安机关的讯问中主动供出了同伙魏杰明,小魏随即被抓获归案。

 

检察院审查案件后指控魏杰明犯抢劫罪,向铜山法院提起公诉,并根据具体案情向法院提出了判处缓刑的量刑建议。“通过庭审查明的案情和行政司法部门提供的情况报告来看,控辩双方都建议法院对小魏从轻处理,”案件的承办法官刘翠颖介绍说,“但是对抢劫案件的被告人判处缓刑在我院还是首例,所以我们对案件的处理非常慎重,经过了合议庭和审委会的多次讨论。”在庭审中,法院认定小魏作案时为未成年人,系从犯、初犯,当庭自愿认罪等减轻和从轻处罚的情节,最终于2012年底判处魏杰明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在铜山法院对少年缓刑犯的回访帮教中,法官向魏杰明提出可以帮助他在法院的帮教互助企业安排工作,但没想到却遭到了小魏的拒绝,小魏向法官提出了自己的愿望:“我想上学”。

 

“我们也曾送过缓刑少年返校读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好,”铜山法院少年庭庭长胡徐梅介绍说,“一方面孩子的求学欲望不强,另一方面学校对孩子的种种议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有这方面的疑虑,我们首先找办理小魏案件的检察官、警官了解相关情况。”公检法三方的交流后,认为小魏平时一贯表现良好,因为家庭残缺,教育缺失,自身的自制力较差而走上犯罪道路,如果他能继续安心求学,不仅能加强对小魏的约束管理,还有利于他自身改造,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社会。

 

协调办理小魏入学问题时,在教育部门遇到了困难,教育局有关部门对这样一个曾经犯罪的孩子是否还有继续在校教育的必要心存疑虑。铜山检察院检察员张红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我们第一次去教育部门协调时教育局表示了担忧,担心这样一个失足少年会把消极的情绪带到校园,影响周围的同学。我们介绍了魏杰明相关的情况,同时提出可以让小魏和教育部门见个面,请教育局和孩子经过交流后再做决定。”第二天,法官检察官陪着魏杰明再次来到了教育局,接受了“面试”。

 

交谈中,小魏的诚恳和执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位参加交谈的教育局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说:“魏杰明的确是个好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把他培养好、教育好,让他从一个危害过社会的人变成一个贡献社会的人。”同时他也表示,参与未成年缓刑帮教是教育部门担负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从小魏的事情着手,教育部门正在筹备将失足少年的返校问题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准备出台的制度程序包括司法部门、社区矫正部门的推荐,教育部门的面试,失足少年和学校的双向选择等内容。

 

不久后魏杰明被远离老家的一所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接收,并重新办理了学籍。同时小魏学习生活的相关费用问题也得以解决:司法局向小魏提供了每月200元的司法救助,民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为他办理了孤儿补助直至小魏完成学业,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减免住宿费,并帮助其申请国家助学金,曾经捐助过小魏的女镇长也表示,只要小魏回校上课,将继续向他提供帮助。

 

小魏到校报到后,学校校长和小魏进行交流,为他提供职业规划咨询。一开始,小魏表示想要进入该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习,但听完校长对各个专业教学内容及就业前景的介绍后,小魏选择了机械数控专业。之后,学校还为小魏专门指定了专门的生活辅导员,由专人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法官、检察官的建议下,学校为小魏建立了专用账户,用于存入各项补助和捐赠,让小魏在学校的监管下专款专用。

 

送小魏到校报到的法官、检察官和警官与该校的校长深入交流了小魏隐私保护的问题,说明了在新刑诉法实施以后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导向,校长表示,小魏的前科及家庭状况仅限于校长、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小魏的生活辅导员三人知晓,并教育引导小魏对自己的隐私予以保护,避免发生影响孩子自尊心的事情发生。

 

在安顿好魏杰明后,铜山法院法官胡徐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坦言:“魏杰明的复学充分说明了未成年人犯罪矫正问题是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只要个部门形成合力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目前仍缺少制度规范。我们希望未成年人矫正对象重返校园不再是特事特办,应当各部门的职责有机统一,建立有效机制,让未成年人犯的矫正之路在制度的引导下变得不再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