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排污打了谁的耳光?
作者:程振立 发布时间:2013-02-20 浏览次数:1241
近日媒体连续报道了山东潍坊一些化工企业利用高压水井将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1000多米水层,责任部门5个工作组2日排查700多家企业,网友们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每小时排查45家企业,每家企业耗时1分半,日前,一份名为《环保紧急通知》的文件又登上各大门户网站首页,“2013年2月16日接市环保紧急通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已于近日到达潍坊,对潍坊市各重点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暗访调查”。
十八大报告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宣言犹在耳畔,山东排污事件响亮地打起了耳光。
这一巴掌,打在了道德的脸上。《资本论》中有一段名言,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所谓盗亦有道,笔者不知道这些企业主有多少利润的驱动,使得他们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底线,甚至连做人的道德底线都彻底的抛弃。笔者疑虑,所谓同饮一江水,难道这些企业主不需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吗?
这一巴掌,打在了责任部门的脸上。无论是神速的排查,还是名为通知实为通风的紧急通知,我们可以直接而感性的读出十六个字:“缺乏担当,愚弄舆论,地方保护,监管失灵”。似乎形成了一种纯生理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一旦出了问题,责任部门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或推卸责任或避重就轻或掩盖真相,环境监管,是一个社会性的工程,老百姓从来没有苛求责任部门要做到完美,但最起码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担当,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全力掩盖,不求有功,但求平稳”。这一纸通知,更让我们清楚的读懂了税收、GDP、政绩、升迁的内在联系,读懂了地方保护存在的原因,读懂了急功近利和短视行政,更读出了一丝丝权力寻租的肮脏。
种种情况,已不胜枚举,当舆论如一阵风刮过,当新闻取代旧闻,除了一些人、一些部门暗自松气的声音,我们是否还应当审视我们的政绩观,我们的考评体系,我们的追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