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江苏省沭阳县西南岗地处苏北平原,江河湖沟交叉纵横,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块块水田方方正正,碧水万顷。乡亲们有俗话:“有水就有鱼”。因此,逮鱼便成了众乡亲劳动之余一项有趣的“水中体育运动”。鱼也便成了贫穷年代乡亲们的家常菜肴。乡亲们逮鱼的方法应有尽有:有钓鱼——手握一根竹竿站在水边坐收鱼利;有摸鱼——庄稼汉们锄地小憩,每人穿着条大裤衩子,光着被太阳晒得赤黑黝亮的脊背,下到小河里或水渠里,嘴里衔一条汗巾,弯下腰来,两臂插入水里,两手沿着河渠两边的浅水处,贴着水底的淤泥水草步步向前推进,摸到小鱼就攥住,摸到大鱼就拤住或按住。偶尔有摸到大鱼没逮住的,便一阵惊呼,看着大鱼翻着水花在每条汉子的裆间窜来撞去,大伙一阵追扑,大呼小叫甚是热闹;有网鱼,站在河岸上往河里撒网再往上拖,往往收获更大……

 

可是,这些捉鱼方法我都不得要领,我所会的只是不需要多少技巧,无师自通的一种捕鱼方法——等鱼。

 

孩提时,等鱼的场所很多,只要有流水的沟渠就可以等鱼。等鱼的工具也不复杂,就是用柳条圈成脸盆大的圆圈,将一张小鱼网缠在圈上,再在圈上绑上一根2米长的木棍,就成了。别看这个像饭勺似的渔具不起眼,等鱼却挺适用。中午,放学归来,小伙伴们相约扛着渔网,提着渔篓,一路打打闹闹走出了村庄,来到水稻田旁的沟渠里,每人找一条流水的小渠,挖来泥巴在渠里筑个拦水坝,仅留一个与渔网等宽的缺口让其流水,然后将渔网等在流水处,人站在流水的下游握着渔网竿侧身站立,一只腿微贴渔网,每每有鱼入网,或撞腿撞脚,或感到网内有动静,就立即起网,十之八九都有收获。

 

逢上阴雨天,更是等鱼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夏秋两个季节,雨水旺盛,常常是一阵乌云随风飘来,成群的燕子和蜻蜓掠地而过,几道闪电、几声惊雷之后,就有枣大雨点砸在地上噼叭有声。随之,瓢泼大雨倾天而下。每当这时,我们便因有了等鱼的绝好机会而高兴得手舞足蹈,赶忙穿上蓑衣,拿着渔网和渔篓,就在房前屋后的小渠边选个流水的缺口等起鱼来。此时,涨满雨水的沟渠一片浑浊,翻着浪花急急流淌,各种各样的鱼儿也顺流而下,这时等鱼的起网率也比平时高,每次起网都有收获。等到的鱼种类繁多,有草鱼、鲫鱼、青鱼、泥鳅、青虾、黑鱼、白条等。偶尔也有大鱼撞入网中,甚是惊心动魄。有一次天降大雨,我在家门口水渠下游的涵洞口等鱼,正当我看着眼前茫茫的浑水发呆时,有一条大鱼顺流而下,撞入鱼网,把我撞了个愣怔,赶忙起网,只见一条二尺多长的青鱼正头下尾上在网内蹦跳,把渔网的柳柄都压弯了,由于渔网浅小,鱼尾巴还搭在渔网外边。因怕鱼跳出逃走,情急紧张之下,我竟连鱼带网抛上岸来,可由于岸高水低一面坡,等我爬上岸时,鱼已跳出渔网蹦到水里逃走了……

 

儿时等鱼,给了我无穷的欢乐和向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再回故乡时,便想重拾往日等鱼的乐趣。可是,往日的沟渠大多填平,不多的几条沟渠也干涸无水。乡亲们告诉我。现在就是下了大雨,沟渠里也很少有鱼,更没有人去等鱼。再说,各家各户怕出危险,也不让孩子下水,我听后不免生出几多遗憾,更加怀念儿时等鱼时的欢乐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