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享受“好汉”般礼遇的隐忧
作者:周陈华 发布时间:2013-02-19 浏览次数:1267
据微博爆料,2006年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11年的前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于近日提前出狱,当地官员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们,争相迎接贪官“荣归故里”,或列队欢迎,鲜花簇拥,甚至欲以礼炮迎接;回家后门庭若市,其礼遇犹如英雄凯旋。(1月16日 新华社)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水浒传》中武松景阳冈打虎后受到的礼遇,“叫四个庄客,将乘凉轿来抬了武松,把那大虫扛在前面,挂着花红段疋”,阳谷百姓则是“迎喝将来,尽皆出来看”。一个贪官,能够享受到和“打虎英雄”相当甚至超越其的礼遇,足以表明他在少部分人眼中也是一位“好汉”,而现实中也不乏有从贪官成为好汉的真实故事。
褚时健,一位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贪官,在位时将破落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创造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保外就医后,虽已75岁高龄,仍毅然承包2000亩荒山,打造出了水果品牌——“褚橙”,又被称为“励志橙”,其本人也重新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但是,就侯伍杰而言,与武松相比,同受礼遇,武氏因嫉恶如仇、为民除害而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而他则是以损害民众利益和法律尊严为代价,仅是利益小集团中“好汉”,其礼遇更像是在逢场作戏;与褚氏相比,同为贪官,褚历经磨难完成了从好汉到贪官再到好汉的救赎之路,而侯一出狱就摇身变为英雄好汉,这只能说明其要么是在狱中有特殊贡献,要么其入狱自身就是一种贡献,答案显然倾向于后者。
一般而言,官员即使按照正常程序远离权力中心,最起码也会少了趋炎附势者,更何况是因贪腐落马且入狱长达七年之久。这种人已走茶未凉,身已败名未裂的反常现象,完全颠倒了社会对贪腐官员的主流价值判断,而以官员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们组成的欢迎队伍,足见当地官场关系之复杂和涉事官员官场黑厚学功夫之深,给公众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和钱权交易。虽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其间存在着某种“潜规则”,但公众愤慨的背后显然蕴藏着多重隐忧。
一是权力期权化。官员碍于对党纪国法的畏惧,使其在位时搞腐败会有所收敛,而选择与利益寻租者进行长远交易,利用掌握着的权力为他人谋取暴利,培养私人感情,无权之时再进行分成。二是贪腐集团化。实践中,官员往往组成非法获取利益的攻守同盟,产生了大量的窝案现象,即便落网,也会有人“营救”,甚至能够“法不责众”。三是刑罚交易化。贪官利用证据规则等,或独自承担责任,或拒不招供,以一人的自由换取同伙的安全,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感恩戴德。
应当说,出现这种贪官受礼遇的现象是与公众浓烈的反腐期望极不相称和格格不入的,也再次说明了反腐难度之大。反腐行动也许只有做到除恶务尽并且触及官员的灵魂才会真正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