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宿迁中级法院采访,打开了一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电脑,见网站庭审记录页面,各法庭正在开庭的情况一目了然,法官们随时接受着部门负责人和院领导的监督。

  一组数据也证明了宿迁市两级法院自开展裁判文书评查、庭审评查和定案评查的“三评查”工作的评查业绩:庭审评查1012场次,裁判文书评查4137份,定案规范评查2821件,促进了法官能力及案件质量的双提升,使他们一跃成为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集体”。

  “体检”裁判文书“软硬伤”

  “‘原告被拆除的房屋已经给予经济补偿到位’,这句话句式杂糅,在表述上存在缺陷。”2012年8月,宿迁中院邀请当地高中副校长、全国百佳语文老师袁东升给法官们上课,全市五家基层法院以视频会议形式同步收看。

  随后,袁东升带领学校语文组的老师对宿迁两级法院的近千份、40余万字的裁判文书全面“体检”,找出了文书中的“硬伤”和“软伤”。

  “硬伤有错别字、用词不当、明显语病三类,软伤表现在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表述不清晰、数字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凭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袁东升对裁判文书中的语法等错误的批判显得毫不客气。

  2012年8月27日下午,院长汤小夫专门就裁判文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给两级法院法官专题授课。

  体检过程中梳理出的“软硬伤”,宿迁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牵头把其编印成小册子,向全市两级法院发放。同时,该院出台了系列规范制度,对裁判文书样式及技术要点进行规范,并在全市统一实行。

  汤小夫告诉记者:“半年来的实践,全市两级法院无论从体例格式,还是从裁判文书规范都有了质的提高。文书“体检”同时给法官们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冲击,一些法官开始从自身找短板,补不足。”

  “扫描”庭审瑕疵“零容忍”

  在民二庭庭长王治国的桌子上,记者见到一张“诊断表”,上面写到“着装不规范”“延迟开庭未说明原因”……每次看完所在庭室法官庭审录像后,他都会对庭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利用部门会议对庭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并限时加以整改,切实做到边查边改边提高。

  强化庭审功能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宿迁法院利用全市法院庭审“三同步”全覆盖的优势,对庭审进行内部查、外部查、随机查,发挥庭审评查的“检阅台”和“学习室”功能,促进庭审零瑕疵。

  此外,他们还利用庭审比赛、观摩庭等系列活动强化了内部监督,促进了评查活动的有效开展。

  外部查——他们通过开展“千名代表旁听庭审”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媒体记者现场对庭审活动打分。泗阳法院、宿豫法院、宿城法院还专门组织“网友走进法庭活动”,提高评查活动透明度。

  随机查——他们将评查活动的效果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加强对法官的常态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促进审判行为规范化,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监督到位定案“再把脉”

  “定案评查主要看院、庭长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庭长会、审判长联席会、庭法官会议是否落实。”宿迁中院审管办主任陈加宽这样介绍。

  定案评查的重点落在2011年以来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和改判的案件以及当事人信访投诉、申诉申请再审的案件等。定案评查以条线为单位,评查数量不低于100件,案件不少于生效案件的50%。

  宿迁中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苏良波坦言:“这些重点案件大多属于案情复杂、当事人对立情绪较大的案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评查中,各条线分管领导对重点案件的合议庭笔录、庭长会议笔录、审判长联系会议笔录在评查范围。

  为确保评查不流于形式,宿迁两级法院将“三评查”活动纳入《业务庭(局)审判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常态化考核,并专门开辟“三评查”活动专栏,将活动的最新动态、工作措施和有益经验进行编发,以有效指导各基层院进行学习整改,有效促进了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体检”裁判文书找“硬伤”,庭审瑕疵“零容忍”,定案必须“再把脉”!短短两天采访,记者对过去在法院很少听到的这些词汇既感到新鲜,又觉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