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飘出唢呐声
作者:李金宝 发布时间:2013-01-25 浏览次数:1266
在火柴盒似的办公室里坐久了,感到枯燥憋闷,便想到野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一看田野风光。一个星期天,我手持一根垂钓的竹竿,骑车到乡下老家的池塘去钓鱼。当我走近村庄时,忽然听到空旷的田野上空传来一阵唢呐声。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时而轻松欢快,时而悲怆悠长,声声震撼我的心灵,我被牢牢地“钉”在路边。
久违了的唢呐声使我想起从前。在那个遥远的春天的黎明,我像淘金寻宝者一样背上行囊,离开家园,披一身月光,到外面的世界流浪闯荡。从此,我远离了家园的唢呐,但那熟稔的声音时常在我耳边回响,在我心里激荡。
荡气回肠的唢呐声从我离开故土的那天起,就从没有停止过我对它们强烈的渴求。那如痴如醉饱含激情的声音,在生命的苦难和喜悦中被农人们孜孜不倦地一脉相传下来。多年来,唢呐声在城市很难听到,不知道这种声音是被现代文明所抛弃,还是它蓬勃的生命力原本就只在它赖以生存的根源上。我曾想:那些饱含激昂旋律的唢呐声会不会有衰竭的一天呢?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试想一下,那些坦坦荡荡的大平原上生生死死春风吹生的生灵及生活劳作在村庄和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就像阡陌交错的乡间土路,早已把自己的生命溶入了土地深处,这些不息生命的存在,注定了唢呐声会永远飘荡并固守在故土的家园。
听起来足以让人落泪的唢呐声,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及它所富有的一种精神,被它的传人们以一种惊人的耐力继承下来,民间艺人这个名词所包含的一切就意味着他们所承载的苦难和欢乐。
据说,唢呐来自民间,最早却是专为达官贵人吹奏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它还是在民间生根开花,以它独有的旋律,穿越历史和长空、山川和河流、故土和家园,以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走向人们所渴求的心灵,成为他们精神的寄托和依恋。
到乡间走走,或站在高坡或站在河边,或走在碧绿的乡间林阴路上,或穿越正在扬花的麦地,你只要仔细地聆听,故园的唢呐无处不在。你还会发现,那个饱含忧郁目光和布满皱纹的老者,他是以一种怎样的表情吹奏那些或典雅或粗俗的曲子。这种场景,在集市上或农村的闲余时间里都能看到。一年的收成在手,该喜的喜了,该忧的忧了,但还有一些蛰伏于心中不曾告人的心事,全都寄托在唢呐的声音里面了。
老人们去世,孩子们结婚,绝不会少了这些民间艺人吹奏的天籁之音。我无法抗拒唢呐之声曾对我产生的强烈诱惑,试图极力走入并想领略那里面所独有的韵致,但我却始终难以领悟它的博大和精深。
哦,古老的唢呐,你是一个生长在古典音乐中的意象,一幅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雕塑,一曲飘荡在故园上空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