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丈夫不和分居,妻子在随后四年时间里同时和三名男子交往、并与其中两人同居;从借几百几千,到后来巧立名目骗得上万上十万……这种只在小说里看到过的离奇故事,竟活生生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这名原本可怜的女子深陷泥淖,最终走上了可恨的犯罪道路。

 

婚姻坎坷  涉足网站求寄托

 

张兰老家在苏北,上完小学,便辍学在家。不久她和老乡外出打工,来到了苏州。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两人既是同乡,又同样在苏州工作。很快两人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儿子。似乎幸福安稳的生活就此开始,但事实上却是张兰梦魇的开端。

 

和不少相亲不久便结婚的夫妻一样,张兰和丈夫并有多少感情基础。涉世未深且文化程度不高的她,稀里糊涂的就结了婚。而随着年龄渐渐增长,见识到都市的灯红酒绿以后,她就愈发地和丈夫过不到一块儿了。丈夫为人简单粗暴,经常打骂张兰,甚至在她怀孕期间,也没给她好脸色看,更不用说给张兰宽裕而又体面的生活环境。夫妻关系日益紧张,最后发展到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的地步。结婚不到两年,两人便把儿子扔给在老家的父母看管,自己则分居两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2007年开始,婚恋交友网站悄然兴起,看到周围朋友和同事纷纷在网络上交友,张兰也动了心思。然而,上传了真实照片、真实信息的张兰,却没有一次能成功结交到男士。在自卑和虚荣心的作祟下,张兰“借”用了女同事的照片,并发布虚假的身份信息,化名“李雪”开始了虚拟网络的情感生活。

 

很快,青春靓丽、家境优越的“李雪”得到了众多男士的青睐,俨然从丑小鸭变成了备受瞩目的白天鹅。这种能聚焦眼球的成就感让张兰陶醉,从此她就用“李雪”的名义上传照片,写博文。甚至用博文和日记,在网络上勾画出“李雪”生活中每一个点点滴滴,让她的“追求者”们对她深信不疑。

 

温柔陷阱  网的就是痴情汉

 

宋明是第一个踏进漩涡的男人。

 

2008年春节刚过,在某IT 企业工作的白领宋明经朋友介绍进入某知名婚恋网站,一眼就看上了“李雪”。通过网站互换联系方式后,两人开始了“纸上谈兵”式的虚拟爱情。通过陆陆续续的联络,宋明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玉女形象:李雪,上海人,25岁,在园区某家大型跨国公司从事产品研发,研究生学历。父母双亡,祖父母常年旅居国外。在上海有一套父母遗留的房产,自己在苏州有两套房产和一间店面。

 

“我最初就是抱着交友的目的去的,用虚假的身份资料只是虚荣心作祟,不是一开始就存心骗钱的。”提审时张兰如是交待。与丈夫分居后的张兰独自生活,爱慕虚荣崇尚小资生活又让她时常经济拮据。灵光一闪,她便试着问宋明要钱。果然,宋明立即答应,并提出见面给她钱。而一心维持假身份的张兰自然无法与之见面,随即心生一计,推脱自己钱包被偷,银行卡和手机都没了,让宋明将钱放在超市储物柜中,自己让在超市当经理的姐妹去取。第一次拿到了1500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兰以正在和客户打官司,账户、资产都被冻结没有经济来源为由,让宋明每月都放钱在储物柜中,自己事后去取。这一放就是四年,每次多则一两千,少则六七百,具体的数目张兰本人和宋明都记不清了。“我是认真的,我也以为她是认真的,四年来她一直没有和我见面,真没想到她一直在欺骗我的感情!”宋明直到办案民警找他了解情况时,才目瞪口呆地说了这么一番话。

 

左右逢源  同时脚踩三条船

 

正当宋明源源不断往超市储物柜放钱时,张兰开始新的狩猎。2008年初,张兰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于俊。身份信息与之前给宋明的基本相同,不过多了一条,她得了病,一直在治疗。为“李雪”美丽所打动的于俊随即开始“爱情攻势”,终于,半年后“李雪”同意见面,欢天喜地的于俊以为他的细致体贴打动了“李雪”,然而见面之后却是满心疑惑:真人和照片的差异未免太大了些。但是“李雪”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全部疑虑:“我得了白血病,一直在化疗,还在用激素。等病好了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瞬间,满心疑惑变成了满心同情,两人随即开始了同居。“她说她患了白血病,我一看都大变样了,挺同情她的,和她一起住也是为了照顾她。”同时,张兰又结识在某大型国企工作的兰山。28岁的兰山同样家境优越,年轻有为,可以说应有尽有,除了一个美满的婚姻。他着迷于“李雪”的年轻貌美和非凡的气质,以为这便是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而此时的张兰胃口已经越来越大,仅仅靠宋明和于俊已经难以为继,立刻她便将主意打到了兰山的身上。这次除了钱包被偷和看病,张兰又多了一个理由,就是经营店铺需要资金。为了让兰山相信自己的谎言,张兰设计了一出好戏:她告诉兰山,商场管理方要召开店主会议,而她所经营的店铺店主是她前男友于俊,自己又不想去见前男友,让兰山以管理方的名义通知于俊。兰山信以为真,拨通了电话,果然,于俊一听是店铺的事,就表示自己不管这事,让他去联系“李雪”。如此一来,兰山更是深信不疑,多次被张兰以进货、周转资金、支付员工工资等名义,前后骗取钱财达15万之多。

 

欲壑难填  露出庐山真面目

 

此时的张兰已经在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甚至有时都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张兰还是“李雪”。随着时间推移,于俊的父母渐渐有些着急,老人家希望儿子能早点成家立业,不但给“李雪”这个只在照片上见过的“漂亮”儿媳妇置办不少金银首饰,甚至着手准备婚房。眼看戏演不下去,张兰只能借口去上海治病,从此杳无音讯。她甚至已经计划离开苏州,边想着能否从兰山身上再捞一笔。学历不高的她演戏却相当有天赋,她一边在电话里向兰山哭诉她远在异国他乡的爷爷去世的噩耗,一边向兰山借钱,说是购买前往美国的机票。交往两年却连个衣角都没见到的兰山虽然也有些狐疑,但还是将钱给了她。之后,出于关心,兰山便经常和“李雪”保持电话联系,也催促“李雪”尽快回国。“这边丧礼花销挺大的,我一时没有回国的旅途费用。”张兰眼见又有机可乘,就顺势打算再敲一笔。而兰山表示自己可以直接帮她买机票,张兰又推脱说旅行社已经订好机票,要直接汇钱。越想越不对劲的兰山托人对“李雪”的手机号进行定位,结果发现对方明明就在苏州古城区,而且两人直线距离不会超过一千米。

 

若有所悟的兰山在“李雪”的博客中,看到“李雪”另一个“男朋友”的留言。带着七分愤怒三分疑惑,他联系了对方,谁知两人一交流,“李雪”的破绽就一一摆在了他们眼前。幡然醒悟的二人立刻就前往派出所报了案,这便有了之前办案人员找宋明了解情况时,宋明目瞪口呆的那一幕。最终,张兰终于去了她应该去的地方———看守所。(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法官的话:

 

家庭不幸的张兰原本是值得同情的对象,然而她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妥善处理婚姻问题。相反,为了寻找寄托,她不道德地在交友网站上虚构身份,与他人同居,进而还向多人实施诈骗。结果滑入犯罪泥潭。另一方面,法官也提醒热衷于网络交友的朋友,不管是网站还是单身男女个人都很难对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和监管。因此大家在相亲交友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