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求职心切 “疏通关系”钱财被骗
作者:田春勇 谭成德 发布时间:2009-02-12 浏览次数:952
本网南通讯: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人都想方设法托熟人疏通关系,却不知有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求职者的这种心理,设置陷阱诈骗钱财。
蒋某是南京某大学2008届的毕业生,自2008年年初起,她家里人就开始为她的工作操上了心,亲戚、邻居也都帮着出谋划策、打听消息。8月中旬的一天,蒋某的邻居武某告诉她,他在自己开的彩票销售点认识经常来买彩票的倪某,据说他跟海安某大集团公司负责人很熟,可以帮助她安排工作。听武某这么一说,蒋某信以为真,并拜托武某请倪某帮忙。没过几天,倪某便约蒋某到武某店里商谈找工作的事,倪某谎称某集团公司要招用三个人,竞争十分激烈,他跟该公司老总关系十分要好,可以安排蒋某进公司工作。为使蒋某相信,倪某还在纸上写下蒋某进公司后必须遵守的几条规定。
几天后,倪某又约见蒋某,称工作的事已定下来了,公司同意接收蒋某工作,而且要先去苏州参加学习培训。但倪某提出蒋某要先缴纳15000元保证金,对倪某已十分信任的蒋某便将准备好的15000元钱交给倪某。之后,倪某又以需要陪该公司领导打牌和给公司一位副总母亲祝寿为名,分两次骗走蒋某2000元钱。
2008年10月上旬,迟迟没有等到消息的蒋某和其家人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便向该公司内部人员打听。当听说该公司近期根本没有招收工人的计划,更没有送去苏州培训一事时,蒋家人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当他们想找倪某要回被骗的钱时,倪某已经联系不上,找到他家中,其妻子也不知倪某去向。无奈之下,蒋某只得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院审理后发现,倪某的经历可谓劣迹斑斑,他曾因犯诈骗罪、招摇撞骗罪先后两次被判刑,因赌博、嫖娼两次被行政处罚。法院审理后认为,倪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结合具体案情,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在此也提醒人们,受人才增多和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求职正变得越来越难,但切忌“病急乱投医”。对于那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其他求职者,找工作尽量还是要通过人才市场或招聘会等正规渠道,以免被不法分子抓住求职心切的心理,骗取钱财。在应聘前最好先通过了解一下所应聘公司的具体情况或向其人力资源部门了解相应招聘信息,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