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盐城讯:日前,东台法院被确定为省法院司法改革联系点。长期以来,该院立足本院实际,结合具体社会现状,研究出台司法改革方案,持续不断地进行司法改革。

一是强化人才建设工作,破解法官断层难题。启动“引航工程”,发挥老法官传帮带作用,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悉心培养和选拔可塑青年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保障机制,将吸纳、培养高端司法人才作为改革创新的一项重点,作为基础工程常抓不懈,促进人才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创造优良条件,筑巢引凤,解决衣食住行等后顾之忧,尽最大可能吸收优秀人才。

二是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整合立案调解、诉警对接、人民调解资源,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第一时间。成立“为民立案调解工作室”,加强立案调解工作,短、平、快化解纠纷,施行一年共调处各类民商事案件462件,涉诉标的额达1900余万元。在立案庭和6个人民法庭分别设立“人民调解窗口”,从市妇联、市总工会和基层民调组织聘任35名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加强与公安的协调与配合,建立“诉警对接”机制,丰富和拓展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受到最高法院的高度评价。

三是深化审判管理改革,确保权责分明、高效运转。优化具有基层法院特色审判权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和保障了审判权公正、公开、公信运行。细化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审判管理制度执行等三项机制,多年来无一件超审限和隐性超审限案件,近三年被上级法院发改率逐年下降,并保持盐城市基层法院最低。研究出台《关于加强重大民商事案件审判管理的规定》,对涉及民生、民权的重大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敏感性案件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发挥审判管理对“判前释明”、“判后答疑”工作的促进作用,要求审判人员针对具体案情编写《法官寄语》,并将此作为衡量法官审判业绩的内容。

四是探索司法服务路径,提升社会公信力。开展“真诚沟通、促进互信、服务发展”主题走访活动,对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组织巡回审理、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切实方便当事人诉讼,得到最高法院肯定。加强立案窗口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电话预约立案、假日值班立案、帮助指导立案等措施,全面落实立案便民举措。注重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建立起多渠道、全方位的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快捷办理缓、减、免诉讼费手续。积极开展执行救助,将司法的温暖送给最需要的群众。在盐城基层法院率先出台《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成立救助资金,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提供一定救助。

五是坚持文化育院,培养干警高尚情操。定期举办“法官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推进“精品案件”工程,引导干警办好案、铸铁案,撰写出优秀法律文书。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长期的学术互动、课题合作、理论交流、要案研讨关系。办好法官书屋,引导干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干警调研能力提升。通过培育法院文化打造精英法官、增强法官职业尊荣感,提炼具有时代特色、体现地域人情、反映法官事业追求的法院精神和院训,使之成为引领干警创新创优创业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