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苏州讯:日前,江苏省昆山法院出台《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归纳出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关注企业经营发展、依法保护弱势群体等十一条具体措施。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就该意见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各部门学习借鉴,认为法院在金融危机影响的特殊时期,积极履行审判职能,主动服务发展大局,为昆山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

灵活保全、全程调解,创新思路助力经济发展

昆山经济外向程度高,2008年受金融风暴影响,企业涉诉数量快速增长,法院受理买卖、借款、承揽合同纠纷的平均增幅达95.3%。对此,法院创新工作思路,对民商事案件实行专业组审理,将灵活保全和全程调解有机结合,采取分期还款、执行担保等“放水养鱼”方式,扶持企业脱困转型。妥处融资借贷、商事合同等金融危机催生的群体性或连锁性纠纷1877起,解决争议标的1.15亿元,案件调撤率74.3%实现了维护金融安全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共赢局面。

作为巴城镇最大的企业,台资世华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涉诉43起,涉案总额1368万元,大部分债权人均申请冻结其财产。法院审查后认为,该公司仍有订单业务和应收款,完全可以维持生产。如贸然采取措施,反而加速企业倒闭,既不利维护当事人权益,更波及大批员工,影响社会稳定。法院遂采取灵活方式:在公司用固定设备作担保、以应收款为保证的前提下,不予冻结流动性资产,准用协议承诺方式按期以收入支付欠款;如还不足以支付,则以转让应收款、拍卖设备为最后选择。法官又耐心做好各债权人思想工作,阐明互让互利、合作双赢的重要性,定期回访企业提出司法建议,最终除一起案件尚在审理外,其余全部调解结案,各调解协议履行良好

便民利民、扶弱济困,保障民生维护百姓权益

20081212,苏雪林与私企业主蒋惠林在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接受诉前调解,经法官居中协调,双方自愿达成以房屋折抵53万元借款的调解协议,这起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仅用一个小时就顺利调结。

为减少金融危机给群众生活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法院落实便民措施,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实行信访导诉、网上信访和院庭长每日值班接访,全面启动人民调解工作室。组建巡回合议庭,定期到市矛盾调服中心现场办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增花桥法庭、巴城法庭,开展下乡立案和巡回审判,坚持诉前调解,快速化解矛盾。至今审结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各类民生案件2070件,完成诉前调解295件,巡回审理案件320起,为2100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32条。同时,依法关心各类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好特困案件当事人权益保障等后续问题。年前组织3次专项执行清案行动,快速执结劳动争议、建筑工程等涉农民工案件1200多起,5次集中发放工资款2100万元。为生活困难案件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15.8万元,为18起案件的41人次发放执行救助金41.8万元

风险预警、和谐共建,双向互动服务金融创安

为保驾全市金融创安,法院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找准风险预警、和谐共建两大切入点,积极延伸审判职能,走出了一条“服务乡镇和企业、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新路子。

20084月,法院与周市镇政府开展和谐共建,就建立稳控联动机制、开展法制业务培训等六方面达成共识,出台《关于应对企业突然倒闭的预警预报和处置方案》,协助政府做好稳控工作。200810月,台企昆山翊庆涂装有限公司倒闭,300多名工人和16家供应商上访讨要欠款。法院迅速开通快立快执绿色通道,及时发放170万元涉案标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至今已为该镇诉前调解190余起,对6家倒闭企业实施诉前保全,为辖区企业解决纠纷98起,提出司法建议5条,开展33名社区主任的法制培训,共建成果得到苏州中院叶兆伟院长的充分肯定。

法院以成功获得全国首家县级市基层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管辖权为契机,开展院企联动“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扩大和谐共建的范围。与30多家外企建立联络网,聘请26名司法联络员,为2万多人次举办9期法律培训班。在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等四家中外知名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联系点”,派出专人定期回访,帮助企业弥补制度漏洞,促进企业依法健康发展,高效服务全市创新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