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常州讯:今年四季度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常州市武进地区中小企业相继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企业亏损等问题,部分企业关门倒闭,企业主外逃避债,引发了一系列群体性矛盾。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以来,该院共受理涉及24家企业主的428件债务案件,涉案标的达7782万元。鉴于此类案件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社会影响大,为保障正常的诉讼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近日该院出台《武进法院关于妥善处理群体性诉讼案件的意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赢得了各方普遍赞誉。

完善机制构筑“防火墙”

为了妥善处置群体性诉讼案件,武进法院出台专门意见,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构筑“防火墙”,切实维护辖区稳定发展。该院立足超前规范,建立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群体性诉讼案件基本情况,及时向区委汇报情况,积极争取市中院指导,并实时与区维稳办公室、区信访局、区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严把立案环节,建立健全会商会办机制,一旦发现有可能引发群体性诉讼案件时,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遇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分管院长及时向院长汇报,并与其他分管院长会商。加强信息跟踪,建立健全完善督办机制,审执部门负责人全程指导、监督案件承办人做好群体性诉讼案件的审理、执行工作,分管院长随时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落实稳控措施,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主动依靠区维稳办公室、区公安局、区信访局等相关部门以及各基层组织的鼎力配合,全面构建群体性诉讼案件的协同网络。一旦发现非法集资、弃企避债等情况,积极与公安部门合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创新方式打出“组合拳”

为了更有效地处理群体性诉讼案件,武进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力打出“组合拳”,全力破解群体性事件难题。针对已经发现的群体性诉讼案件,实行审理执行合并进行,采取集中协调、集中判决、集中执行,统一执法尺度,依法平等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债务关系众多、案情复杂的群体性诉讼案件,有效采取诉调对接、巡回审理等方式,厘清案件的债务关系,促使案件事实明朗化,为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奠定基础。最近,武进法院前黄法庭采用巡回审判妥善审理了一起复杂的群体性债务纠纷。6月初,武进某铸造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停产,企业主负债外逃,80多名债权人及工人闻讯后情绪激动,前往公司哄抢机器等物品。法院受理该案后,迅速对该公司的剩余财产进行保全,确保后期有财产可执行。针对该案债权人众多、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该案审判员与公司所在村委联系,在村委设立巡回法庭审理点,对涉及该群体性债务纠纷的五十多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当庭进行证据审查,极大地促进了案件真相的查明。同时,这种公开、透明的审判方式,避免债务人之间因相互质疑产生新的矛盾纠纷,有利于妥善处理群体性案件。

彰显实效力求“案结事了”

武进法院以机制为保障,以创新的工作方式为推力,注重工作实效,力争实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辖区稳定发展。

12月初,武进法院有效运用诉调对接机制妥善化解一起30余名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黄某等人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共计99436元。75,常州武进某精锻公司与伍某签订厂房建造协议,约定将该公司的一批厂房及基础设施建造工程承包给伍某,伍某雇佣了黄某等30余名农民工进行工程施工。工程结束,伍某与该精锻公司却因相互之间借款纠纷而拒付工人工资,情绪失控的30余名工人闯进常州武进某精锻公司,并扬言要采取进一步过激的方式。武进法院有效采用诉调对接,主动邀请该厂所在地街道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协助调解,并迅速通知常州武进某精锻公司负责人周某、伍某来院进行调解。经过调解人员一番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精锻公司的负责人周某意识到不能将追讨欠款与克扣工人工资混淆,当即同意支付工人工资。当日下午,30余名工人的工资款项全部到位,一起矛盾激化的群体性事件得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