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对簿公堂 亲侄子到庭作证?法官情与法双管齐下 巡回法庭上化解同胞纷争
作者:王民报 发布时间:2008-12-04 浏览次数:494
本网徐州讯: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实现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用最大的耐心去排忧解难,钝化矛盾,是塔山法庭每一位法官的办案之道。今年6月26日,塔山法庭用这一方法又妥善化解了一起亲兄弟因数年积怨对簿公堂的案件,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刘平生、刘平康系同胞兄弟,两人有十多年的经济往来,经济纠纷一直存在,且常常增加新的纠纷。这期间兄弟二人曾多次找中间人进行清算均未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今年一月份,双方再次进行清算,这次的中间人有两人的亲侄子和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结果哥哥刘平生认为当晚仅就2007年4月的运费及其他纠纷进行了清算,并没有协商其他月份的运费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化解纠纷,为此,将弟弟告上了法庭。
主审法官接到案件后,发现原、被告系同胞兄弟关系,并没有急于开庭,而是让双方到庭,了解案情及双方纠纷的症结所在。发现本案并不是简单的运输费用纠纷,而是多年的矛盾积怨所导致的多重纠纷。主审法官出于对同胞情意的维护,希望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进而从根本上化解兄弟之间的积怨,达到案结事了,因此,就多次、多渠道进行调解。先是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未果;后考虑到当事人距离法庭较远,且弟弟还在外地做生意,就电话进行调解,仍没有收到成效,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不得以,法官只有择期开庭。开庭时,多名证人到庭作证,其中就有双方的亲侄子。庭审的过程中法官就发现,双方的关系已经愈演愈烈,所以,简单的判决只能案结,不能事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调解。
针对刘氏兄弟各执一词,矛盾较深的现状,如果双方互不相让、案件根本不可能协商解决,结果只会官司连连,既耗时又耗资,最终筋疲力尽、矛盾越会来越深。主审法官一方面积极跟村主任联系,另一方面请来了人民陪审员、双方当事人的老母亲、亲侄子参与调解。7月26日,主审法官将法庭移到了紫庄镇徐台村的村委会,借助于乡村淳朴的风气,借助于血浓于水的亲情,耐心向兄弟俩讲理释法,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终于使兄弟两体会到“情重于金”的道理,握手言和。
至此兄弟俩多年的纠纷恩怨得以圆满解决,兄弟俩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