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铜山法院为提高案件执结率和执行效果,积极采取八项措施,内挖潜力,外借助力,促进执行工作良性循环。今年已受理2808件,执结2706件,执结率位居全市法院第一。

首先加强对执行工作的领导。坚持“院长、局长督办”和定期通报制度,严格岗位目标考核,人财物向执行工作倾斜;二是改革工作机制,执行实施权与裁决权的完全分离,审判监督庭负责审查执行异议,去年起全面恢复了人民法庭的执行职能;三是执行措施到位。坚持和完善了“流程管理制度”、“通案制度”、“媒体参与执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执行”等执行方法和制度,集中会战与分组执行相结合,思想疏导与强制措施相结合,努力保证执行力度。去年以来,充分运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加大对拒不履行、妨害执行当事人的民事制裁力度,起到了积极的震慑和促进作用;四是今年8月份起建立了执行案件长效管理、终身负责的责任制。新收执行案件由执行岗位的法官负责,2007年底以前未结和中止、程序终结执行的2857件案件,由综合部门干警和非主要审判岗位的58名法官负责,非经退休或调离不再更换承办人,明确案件执结和信访责任,有效减轻一线执行干警的工作压力,执行干警未结案件数(含积案)由原来普遍100200件减少为30件以下。该制度于今年8月份正式实施,当月清结积存案件36件,执行结案率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目前已清理积案100多件;五是借助社会力量协助执行。针对执行工作中常见的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状况,在县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去年7月起在各镇综治、民调和驻村保安人员中1200多人中择优选聘担任执行工作联络员,承担通报执行信息、协助执行工作、促成执行和解以及法律宣传疏导等四项职能,为此先后进行了6次执行业务培训,执行存案以乡镇为单位通报给执行联络员,1120召开全县执行网络建设工作会议,为首批108名执行联络员颁发了聘书,从而把县、镇、村三级执行网络的综合联动运行机制落到实处。通过执行联络员提供执行信息等有效工作,直接促成100多件案件得以执结;六是构建了执行工作联动机制。近期,我院与公安、工商、金融、国土、建设、宣传等16家职能机关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部门建立了执行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对被执行人各种社会经济信息的共享,限制或者禁止被执行人融资、投资、置产、出境、变更企业、注册新公司、项目投标、日常高消费或采取公开曝光等制裁措施,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县委县政府办公室以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并强化机制的落实;七是建立执行救助基金。去年由县财政拨款30万元,在徐州法院系统率先设立执行救助基金,两年来对65名申请人发放执行救助金25万余元;八是将“执行不能”涉及民生的案件纳入了社会保障机制。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以及其他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相关案件的权利人生活陷入困境的案件,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与民政机关和各镇的沟通协调,逐步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由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为执行不能案件找到了一条出路,减轻了执行工作的信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