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铜山法院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结合实际把最高院王胜俊院长提出的司法工作“三个至上”落到实处:在立案接待窗口开展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竞赛活动,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立案窗口的硬件设施实行全面的改造,使立案接待窗口的各项设施更加人性化,更加能体现出司法机关人文司法的理念;在服务理念上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组织人员对“三个至上”观念进行深入地学习、贯彻、落实,围绕人民满意、争创全国一流法院的目标任务,从十个方面加强对立案窗口的人民满意建设。

一、实行“一案一室”立案模式,保护隐私。立案工作区和信访工作区分开,设置醒目标志:“立案大厅”、“信访接待”,并有明显的箭头指示方向,引导群众直接进入工作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对立案窗口实行重点改造,目前在原来开放式立案的基础上,已经改造为“一案一室”的立案模式,由诉讼引导员引导当事人进入立案区后排号后在等候区等候,由立案人员进行一对一地办理立案手续,改造后“一案一室”的立案模式即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也避免了立案的当事人之间互相干扰,在大厅内设置了号码机和电子显示屏,规范了立案秩序,彻底改变了过去立案大厅嘈杂无序的状态,受到当事人的称赞。

在法院一楼大厅显著位置和信访工作区设置“院长信箱”和“当事人对法院工作满意度测评表”,方便来访群众投送信件,及时收集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在立案工作区设置公示栏。悬挂《立案庭人员公示栏》,将立案庭人员名单、职务及工作宗旨目标等公示于众,公布《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告知群众立案收费标准,在工作台上设置岗位牌,工作日期间在岗时摆放,不在岗时则摆放“暂停工作”的标识告知当事人。便于群众对立案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二、传统和现代便民设施并重。

立案办公区设立办公辅助区,和当事人休息区,放置桌椅、老花镜、诉讼用笔墨纸张、纯净饮用水,设置万能充电装置、互联网插口和电脑,摆放报纸杂志、擦鞋机等设施,为等候立案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宣传和便民服务,便民设施均安排专人管理,以确保正常使用。立案庭人员还想方设法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分钱,本着节约原则,对多年使用的诉状、申请执行书、传票等诉讼格式根据实践需要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群众诉讼的需要。

三、提升办公自动化程度,高效快捷服务。在重视传统工作的基础上,铜山县法院立案庭还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方式。加大办公投入改造力度,开通了互联网业务,所有办公实行电子化。立案信访工作区设置监控设备,一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二是对扰乱办公秩序的当事人固定证据,作出相应的处罚的作用。今年以来,我院依靠监控录像证据对3起扰乱立案、信访秩序的当事人予以拘留处罚,进一步规范了立案和信访秩序。

四、大力推行诉讼引导服务。针对农村部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等情况,我院在一楼大厅设置“导诉台”,设立咨询电话,张贴《诉讼指南》、《当事人须知》的法律宣传板,并有专门人员为当事人提供立案、信访法律咨询和诉讼引导服务。在大厅内悬挂《诉讼风险提示书》、向立案和咨询的群众发放《诉讼风险提示书》、《司法救助》、《诉讼费减缓免对象》、《诉讼费用收费标准》、《执行-打官司的最后一关》等司法宣传手册,以宣传法律,教育群众,消除一部分当事人对诉讼及其后果的误解。立案工作区配置电子显示屏,工作日期间滚动播放《便民指导诉讼》,在办公辅助区提供互联网、触摸屏供当事人查询案件。

五、规范司法用语和仪表仪容。我院立案庭人员在工作期间按照要求全部着法官制服、佩戴小徽章进入工作区,庭内立案信访在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另外制定了《立案工作人员工作六条标准》,《立案庭文明规范用语和禁语规定》等,立案庭人员按照要求仪表整洁、规范、不化浓妆、不涂指甲油、不穿拖鞋。文明接待、规范用语,对来访的当事人不说“不知道”等生硬禁语。本院纪检监察室每周巡查未发现立案人员有工作期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戴耳机、打瞌睡、吸烟、吃零食、打闹嬉戏、串岗闲聊等有损窗口形象的不规范现象。今年以来,我院政治处和市中院政治处共计收到当事人反映立案庭法官公正高效、文明规范服务的锦旗3面、感谢信3封。

立案庭人员工作期间因故不在岗的,在工作台上放置“暂停工作”的标志,避免来访群众曲解。本部门每天到岗和离岗时间全部在签到簿上签到院时间和离院时间,工作期间的办公内容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工作日志每季度末交政治处。

六、提供整洁有序的立案环境。针对立案串口业务繁杂的实际,我院对窗口的环境作了硬性规定:工作台面不放置私人物品,办公物品摆放有序,门窗洁净,地面无杂物、室内无异味,开放区摆放封闭式垃圾筒。办公环境体现了我院立案庭的工作面貌,也有效约束了当事人的不文明行为习惯,为立案信访工作文明规范办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七、规范立案行为,严格收费标准。针对群众比较关注的收费问题,我院严格按照国务院制定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经市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立案庭对卷宗抽查无超标准收费现象,规范的收费行为赢得了当事人的称赞和信任,对提升法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宣传法律,提高群众守法意识。积极撰写司法宣传稿件,撰写宣传法律、宣传法院、宣传法官,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今年以来在各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予以宣传。今年立案庭撰写的调研宣传稿件被各级媒体采用的68篇,形成了正面宣传为主导的宣传格局,深得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没有发现负面报道。

九、深入农村送法上门。我院立案庭对案件流程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对涉及当事人行动不便的实行预约立案、上门立案、进村入户进行调解,把调解现场变成法治教育的大课堂,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赞扬。立案庭把这项工作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今年8月,立案庭两位法官深入到铜山县大彭镇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太太家中调解赡养案件,当地村民六十余人前来旁听,调解中下起了小雨,两位法官冒雨为村民调解的高尚行为感动了村民,他们自发地为法官撑起了雨伞,向法官咨询自己疑惑的问题,案件顺利调解结案,来太太的七位子女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调解。直到下午一点多钟两位法官才解答完群众的问题,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非常希望法官能再来!”在“开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专项服务”活动中,我院立案庭参与走访了3家企业,对企业进行法律宣传,引导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与企业建立了法律指导互动关系,深受企业的欢迎。

十、利用社会力量开展诉调对接。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立案庭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业务范围,开展新的服务项目。针对诉讼案件大幅度增加的现象,我院立案庭积极开展诉前调解业务,110月份成功调解案件89件,有效缓解了业务庭的工作压力。设立了人民调解窗口,与徐州市茂通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的活动,对一些涉及民生的案件、相邻关系的案件等容易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委托律师进行调解,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司法资源的不足,是利用社会力量帮助法院工作的创新做法。我院十分对审判经验的总结上报工作和系统内部的宣传,今年以来,立案庭共计被省市法院工作简报、信息、情况反映等采用稿件15篇,三篇处理涉诉信访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系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