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1125,省高院副院长在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后龙、副院长曹建平、办公室主任岳彩领、民一庭庭长王涛、副庭长彭洪亮,铜山县委政法委书记苗加清,我院党组书记、院长蔡可勇的陪同下,到铜山法院茅村法庭考察调研法庭建设。

胡院长、李院长一行视察了茅村法庭的人民调解室、立案室、审判法庭,实地查看了干警宿舍、食堂,对茅村法庭的基础建设、人民调解窗口、法庭文化建设等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指出如果每个基层法庭都像茅村法庭这样,徐州法庭的工作将大有希望,殷切希望徐州法院各基层法庭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地方的支持下加快发展,走在全省的前列,成为法庭建设的一面旗帜。胡院长还与特邀调解员亲切交谈,了解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关切的询问待遇能否按规定到位,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随后,胡院长、李院长与丰县华山、邳州碾庄等六个基层法庭的庭长亲切座谈,听取他们就法庭功能定位、人民调解窗口建设、法庭面临机遇和困难等问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在听到部分法庭庭长反映目前法庭仍然存在待遇低、职级不到位、案多人少等困难时,胡院长十分动情的自责在徐州中院工作期间对大家管理的严格,关心的不够,要求基层法院的院长关心法庭的干部,关心法庭的干警,帮助解决法庭及干警在生活上、工作中的困难,防范审判、执行中可能造成的风险,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艺术。

就进一步加强法庭工作,胡院长强调指出,法庭工作务必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积极应对社会转型期纠纷多发、矛盾刚性大的形势。今年以来,以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和处理难度有激增的趋势,徐州各基层法院的案件数量增加了30%左右,基层法庭处在矛盾冲突的最前沿,直接面对贫富差距、宏观经济变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自觉做到工作不断、力度不减、要求不松,妥善处置暴力抗法、群体性事件,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二是必须高度重视民事案件的处理。民事案件决定着法院的形象,决定着法院的质效指标,决定着人民法院的地位、权威和公信力。普通民事案件占我们法院的比例比较高,面广量大的民事案件,具有个体与个体之间,对立情绪大,矛盾尖锐复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容易造成信访、上访。法庭首先要处理好邻里纠纷,乡邻关系案件,坚持司法为民,礼民,尊重和重视当事人,真正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树立起民事审判的权威。

三是必须确保案件质量。质量和效率是法院的工作主题,而质量是审判案件的第一要务,要考虑道老百姓的感受,让老百姓认同。要确立案件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对法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抵制住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公正办案,独立办案,从源头上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提高法院裁判的公信力。近期,徐州两级法院开展了法官进城入乡了解社情民意活动,很有意义,特别是对于新近法庭的年轻法官,从学校进入法院以后,审理案件时脱离了老百姓,思维固定在书本和法规上,仅考虑案件性质,证据类型,判决了但问题没有真正解决。通过司法调研和法制宣传进农村活动,让法官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设身处地的理解身边的老百姓,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把案件处理公平。让法官在感情上跟我们老百姓更加接近,更加融合在一起。

四是必须不断加强法庭队伍建设。法庭要着力提升干警的司法能力。一方面加强对干警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轮训的机制,每年集中培训一段时间,可以组织中院业务骨干、邀请法学专家和部门法庭的庭长、法官为讲课,提高基层法庭法官认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全面提升法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狠抓廉洁法庭建设,保证队伍不出问题。不断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干警调整好心态,树立职业的荣誉感,克服暂时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困难,珍惜事业,珍惜法官的尊严,一定要从前段时间徐州个别基层法院的个别干警因不廉洁被判刑中吸取教训。同时,注重探索新形势下,法庭的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法庭管理的规范化、规模化是发展方向,在工作需要和条件允许的基层法庭可以增加人员,审判案件的同时,在审执分离的原则下办理执行案件,参与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法庭的审判权要向庭长和优秀法官集中,配备法官助理、助手,以便利管理,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

胡院长还十分重视基层法庭人民调解窗口建设,强调指出,人民调解工作对于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意义重大,解决了大量疑难、棘手的矛盾,要力推在法庭内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加强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