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而“食”离不开炉。一日三餐,人们总要围着炉子转。小时候,我刚董事时,在我的记忆中,最恼人的家务活就是“生煤球炉”,每天早晨起床后,大人们的第一件事是拨开煤球炉,看看昨夜封存的炉子里是否还尚存一息红火,你不要小看这一息红火,它可是全家一天三餐的依靠呵。因此,如果没有了这一息红火,那就赶紧把煤球炉拎出去,搬出些废纸、干柴什么的,有条件的人家还浇上些火油,火柴一点,炉门对着那呼呼的西北风,如没有风,则以巴蕉一股劲地扇。顿时,浓浓的烟雾袅袅升起。清晨,当你漫步在海门“老街”的大街小巷,四处闻到的都是那呛人的烟。这“生炉子”的活,至少要占据你整个早晨一半的时间。早餐后,你又得将炉子封好,因为中餐、午餐还要靠它呢。

中午,当你下班一回到家,你的第一件事也是拔炉门,看看那封着的炉子是否“一息尚存”。几乎所有的炉子都有这样的“怪癖”,在你刚打开的一段时间里,它绝对不会燃起熊熊火焰。而这段时间你最希望它越旺越好,因为火越旺,饭越香,菜越可口。你也可以早点结束这日复一日的“厨房之战”。于是,你就必须用力地扇动巴蕉,以最原始的鼓风方式来“伺侯”它。每家每户,此时此刻,人们一直在重复着这简单而平凡,原始而恼人的家务活。

煤球炉很恼人,而买煤则更恼人,既脏又累。这黑色之物,人们视之“黑活”,都不愿意干。但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又是计划供应的,因而人们又视之如宝。

这就是煤球炉的时代,这个时代持续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我的生平中,也持续了三十几年。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液化气炉悄悄地进入了百姓家。那熊熊的火焰,可让人在短时间里,完成一桌丰盛的佳肴。既干净又利落。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解决了,人们不禁喜上眉梢。短短的几年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液化气炉。从此,人们再也闻不到生炉子时的那股呛人的烟味;再也体会不到煤球炉带给人们生活的烦恼。

如今,人们已习以为常地过上了液化气炉的生活,却早已遗忘了煤球炉时代。

试问,假如再回到煤球炉时代,你的感觉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