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要不是法院的风险提示,我这钱可能永远都要不回来了。”王某日前来到邳州法院,感谢法官的风险提示使其讨回了欠款。

事情是这样的,私营企业主王某向李某定做了50万只编织袋,运往兰州出售。在前往兰州的路上,李某因一场意外导致血本无归。王某为了周转资金,无奈将李某诉至法院。立案时,法官告知王某诉讼风险,并劝他继续和李某做生意,等李某挣了钱再让他还。听了法官劝告,王某决定继续和李某做生意。几年下来,李某生意越做越大,不但还了账,而且也因王某没有“落井下石”而和他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合同。这仅仅是邳州法院开展“风险提示,诉中调解,判后答疑”活动中出现的一件小事。

今年以来,邳州法院坚持把风险提示、诉中调解、判后答疑作为化解社会矛盾,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重要工作来抓,使其贯穿审判工作全过程。这是该院为提醒当事人正确对待民事诉讼,避免诉讼风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风险提示即通过广泛的风险告知,减少当事人因对诉讼风险认识不足而败诉,从而降低诉讼风险,使一些民事案件在立案前就得以化解。该院党组针对一些信访案件调研后认为,与其一味地进行事后补救,不如从根源上作好防治。为此,该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成立调解委员会,将调解程序前移,从立案阶段就开始调解,加上庭中、庭后调解,将调解贯穿到了诉讼的全过程。同时,该院还实行判后答疑制度,成立了判后答疑委员会。对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除上诉、申诉等途径外,可以向法院申请判后答疑,从而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

邳州法院“三招”走活一盘棋。今年第三季度,该院审结的452起案件中,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到70.4%,比去年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