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秋行
作者:金立安 发布时间:2008-11-05 浏览次数:1987
一
黄山,好一部奇书!两天行程,追寻历代登山客踪迹,阅读六十里脍炙华章,品味文墨遗韵,感悟生命意义。
秋意渐浓。戊子年九月二十八日,早晨从南京乘车,自高速公路顺行,中午到达黄山脚下的汤口。下午小雨间或如筛,游览凤凰源、情人谷、九龙瀑。这三个景点位于黄山东部,两山之间形成峡谷,前者短促后者稍长。山路蜿蜒,游人如梭。烟雨轻拂绿树,山泉缠绕巨石,流瀑飞漱其间。尤九龙瀑“泉声沸然,从石间九级下泻,每级一下,有潭渊碧”,印象深刻。
二
第二日清早,乘旅游大巴经黄山大门旋转山腰直达云谷寺,看山峦起伏在阳光下稍纵即逝,感念现代文明带来的交通便捷。
到达白鹅岭可乘缆车,而我与同伴坚定选择李白、徐弘祖当年的徒步方式。这其实已不可同日而语,那种“手足无可着处”的无奈不复存在,层层台阶掩映在山崖与峡谷边的草树之间,攀高逶迤而上。
沿山路拾级前行。峡谷缓缓抬升,山泉顺流而下。泉石相击,脆如山歌。怪石嶙峋,直指云天。斜出奇松,苍凉遒劲。流云飞瀑,若隐若现。雾送松迎,似梦似真。要不是道中还有扶杖的游人、负重的挑夫,真的疑入幻境之中。
火热的阳光烘烤着山中的阴凉,把远近处的秀峰与深壑切割得青黛分明、凉热比肩。悠悠的山风吹黄了点点松枝,吹红了片片树叶,彰显秋的意境。荒废的山道景象破落、遗弃的石桥长满青苔,仿佛历史深处登山客的执着身影,他们饮酒嚎歌,披荆斩棘,一路仆仆风尘。而今天,坚实的台阶先人不敢想象,我们尽管汗流如浴,喘息如牛,脚重千斤,可与他们相比又该是何等轻松与幸运。
三
从白鹅岭经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到达始信峰。始信峰与上升峰、石笋峰鼎足而立,虽不如天都、莲花峰高,但雄踞险壑,三面临渊,悬崖万丈,峰顶方寸之地,远眺近揽,面面景奇,古有“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之句,更有“始信黄山天下奇”之誉。
站在观景台上,众山如刀削斧砍,逐入深壑;苍松似雄鹰展翅,遨向蓝天。耸立的观音、惟妙惟肖的十八罗汉、形似五指的笔架峰以及童子拜观音、猴子观海等诸多景观一览无余,难怪明朝吴廷简登山到此,写下“相见成时竭鬼工”的诗句,赞赏竭尽神力形成黄山这样雄伟奇妙的诸峰。
站在观景台上,仿佛登琼楼玉宇,高瞻远瞩;看云卷云舒,陶冶性情。如风的往事沉淀在记忆里;横流的物欲消融在自然中。心灵与自然间通道顺畅,辉煌与失意、激动与忧伤都化作涓涓溪流,缓缓流入张开的心扉。
四
从始信峰经散花精舍、排云楼到达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深如地裂,石缝中生长的黄山松干曲枝虬,在斜阳映照下郁郁葱葱,它们有的挺拔伟岸,像青春的小伙;有的独立峰巅,像倨傲的雄鹰;有的倒悬绝壁,像顽皮的野猴……怪石鳞次栉比,松石相依,神态各异。
沿松林峰东边跃梯而上,山崇岭峻,壮观与惊险同在。当我从一线天回走的时候,夕阳渐渐收拢余辉,山涧漫起轻柔薄雾,袅绕山峦,不忍离去。
五
从排云亭经飞来石到达光明顶并在此过夜。
太阳渐渐落山,当它整个掉下去的时候,天很快黑了。抬头一望,呵,硕大的星星正眨巴着眼睛狡诘地笑。
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也是观赏日出绝佳位置,或许日出比日落景象壮观;或许日出给人更多希翼,因而黎明时分就挤满等待的人。
起初,天地黑?q?q浑然一体,万物湮没在黑洞之中。悄悄地,东方撕出一条草灰色缝隙,长有万里之遥。深暗的山峦游走于浅色云海忽隐忽现,寒流肆意穿梭,天幕急吼吼缝合愈来愈宽的缝。慢慢地,东方初现暗红、暗黄,太阳用力掀开天幕。当天幕渐渐无力抵御光明,便转灰、变红、变黄、变白……这时,太阳忽然昂首挣脱地平线,露出额头、眼睛、笑脸,云海乳白、雪白,大地随之光亮、温暖、鲜活了起来。
兴奋的人群开始了新的一天。
六
从光明顶穿海心亭过鳌鱼峰经百步云梯到达玉屏峰的迎客松,一路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峰回路转,变化万千。
百步云梯据说当年拍过电影《小花》,刘晓庆在此抬过担架,“滴滴鲜血染红它”,《绒花》的旋律感动过至少我们这代人。
迎客松的东边就是天都峰。说起天都峰,与我还有一丝渊源。文革初期,曾当校长的爷爷被造反派当作牛鬼蛇神打倒,年幼的我一次无意中翻看他的备课本,发现一幅插图真的好看。开本读书后,认识几个大字,才知图上正是天都峰,居然大发诗兴,写出“黄山天都峰,风景真动人”的句子,情真意切,大约可算处女作吧。所以面对天都峰的时候,确实有些别样的激动。
天都峰崖悬壁陡。埋头登梯,气喘兮兮;抬头一瞧,心底发毛;回头一望,摇摇晃晃。尤其逼窄的鲫鱼背,两边空空,扶摇云中;稍有走偏,跌入深渊。惊险与成功激励着胆量、细心与机智。到达峰巅,胜利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下山的时候,双脚疲惫不能迈步,毅力给了最后的坚韧。
七
黄山,置于天地间,移步异景,悦目赏心;黄山,存于数万年,翻阅四季,魅力无限。
黄山秋行,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让我历经人生艰辛,体味人生疲态,欣赏人生风景,享受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