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日前,从南通市委政法委召开的“政法工作创新奖”评比会上获悉,南通中院申报的10多项工作初步入围“政法工作创新奖”候选名单,提名总数位居全市政法部门前列。近几年来,南通中院党组不断探索审判方式改革的新方法、新途径,许多改革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法院前列。

一是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结合当地党委、政府实施的沿江沿海大开发战略,把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的切入点,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我市实现经济腾飞和全面小康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二十条实施意见》;针对南通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司法服务十二条保障意见》;针对南通企业改制和农民联保贷款、行政机关在城市房屋行政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及部分企业主携款外逃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及时市委向市委、市政府递交司法建议。市委罗一民书记、市政府丁大卫市长及其他市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南通中院服务大局的做法。

二是在全省法院首创竞争上岗,用好的机制选人,用好制度管人。在中层干部和审判长中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总结出竞争上岗“十步法”在全省法院推广。这十步法是:宣传发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综合考试、竞岗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廉政座谈、任前公示、决定任命。2006年该院进行新一轮审判长选任,有37名法官被选拔担任审判长。2007年中院从全市各基层人民法院遴选审判人员和综合调研人员4名。去年以来,有9名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群众普遍反映较好,有力地激发了干警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三是在全国首创立案新模式,彻底解决当事人告状难的问题。建立柜台式服务、流水式作业的立案方式,实现了统一立案、统一排期、统一送达,做到当事人走进一个厅,立案手续全办清;在立案大厅采取上墙公布、放置电子显示屏、立案时送达诉讼风险提示告知书等多种方法落实诉讼风险提示告知制度。最高法院对该院立案方式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有近300家法院前来参观取经。2007年,该院立案庭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三是在全省首创干警家属管理委员会,管好干警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规定干部家属管理委员会的六项工作职能,党组和家属管理委员会一起定期召开干部家属会议。通过家属管理委员会教育家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家的门,共筑反腐倡廉的堡垒。通过家属常绷廉政弦,常吹公正风,有效减少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解决了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难题。

四是着眼化解社会矛盾,在全国率先探索诉讼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有效对接。制定《诉调对接工作考核办法》,从20个方面强化考核;聘请南通市总工会、市妇联等22个单位和104名个人为中院“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实现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创设“诉调对接工作站”、建立人民调解窗口、速裁调停中心,为进入诉讼程序的人民调解案件开辟绿色通道。2005年以来,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都保持在70%以上,位居全省法院前列。今年4月份,最高法院苏泽林副院长来通视察指导工作时,盛赞南通诉调对接工作为“南通模式”。

五是在全省率先实行阳光听证,确保案件审理公正。开通了“阳光审判直通车”,将两级法院在审判工作中依法可以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主要内容有:“阳光收费用直通车”,在收费前主动告知当事人收费标准,如违反规定乱收费,一经举报查实,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按违纪查处。“阳光审限直通车”,当事人的案件一经法院立案,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和审限要求,让当事人知道该案在何时审理。“阳光执行直通车”,如发现久立不执或久执不结的案件,将有关人员调离执行岗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阳光听证直通车”,凡对审判不服,经再审后仍上诉和上访的,由院领导和庭长组成合议庭,邀请人大、纪委、政法委等单位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旁听,并发表听证意见,合议庭在听证后再作出判决,促使当事人息诉服判。

六是率先在全省法院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审合一”试点,在全国法院建立首家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严厉制裁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将知识产权的司法维权细化到家用纺织品花型设计保护这一领域,有力促进了南通家纺等特色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南通家用纺织品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国际家用纺织品中心。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被誉为“南通经验”。今年5月,该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王平被最高法院评为知识产权审判先进个人。

七是在全省首创“执行110”制度,进一步解决“执行难”。从2005年开始,两级法院执行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执行申请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举报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就立即出动。对一些长期下落不明后突然出现、被执行主体转移隐匿资产等抗拒执行情形,一经权利人向“执行110”请求法律保护,两级法院都做到全天候出击现场,使权利人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今年1-9月份,全市法院执结率86.3%,执行标的额到位率84.71%,执结率、执行标的额到位率呈连年上升趋势。

八是在全国率先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纳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范畴,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逾九成。该院与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通知》,将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结果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情况作为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法治南通合格乡镇”、“规范执法合格(示范)单位”考核范畴,增加其在年终考核中的权重。2005年以来,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0%以上。2006年,该院被最高法院评为“行政审判先进单位”。《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其亮点和特色被誉为独特的“南通现象”。

九是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引进测谎仪,将心理测试技术纳入服务民商事审判工作范畴。为解决民事案件审理中经常出现无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难题,该院在全国法院率先购置了PGA型多道心理测试仪,建立了专门的心理测试室,测试内容涉及人生损害赔偿、借贷、买卖、承揽等民事审判的各个领域。2005年以来,南通中院已在省内多个地区测试各类案件256531人次,法官采信率达90%以上,有效避免了恶意诉讼,取得了良好的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

十是以人才强院为理念,通过抓好法官学历教育和在岗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法治理念、深厚法律功底、娴熟审判技巧、良好职业操守的职业法官队伍。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舍得对教育的投入,在制度和政策上适当倾斜,对法官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培训。2005年底,该院实现了45岁以下干警全部达到本科学历,45岁以上干警基本达到本科学历的规划目标。目前中院现有硕士研究生93名,占干警总数的42.08%2005年以来,该院举办各类培训班48,还选调365名干警参加由国家法官学院、省法官培训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47期,组织本院24位处级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176名科级以下干部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5+X”培训。2005年该院被最高法院评为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南通市委评选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创新成果奖。

十一是以社区为服务基地,成立了区、镇(街道)、村(居)矫正三级网络,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展社区矫正对接试点。为发挥法院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20073月,该院以新城桥司法所为社区服务基地,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展社区矫正对接试点。建立了“公开听证”、“矫正帮教”、“法制辅导”、“定期回访”等制度,指导社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透明度,严格缓刑减刑案件的标准,既使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减刑受到教育,又激励其他社区矫正人员努力改造,争取好的表现,以求减刑,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再犯新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十二是建立执行救助专项基金,及时帮助刑事案件受害人摆脱生活困境。2006年,该院建立了执行救助专项基金,制定了《关于刑事案件受害人救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对刑事案件受害人、救助条件、救助资金审批使用等工作流程进行明文规定和界定。两年来,该院共救助涉案困难群众20多人,发放执行救助资金15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南通的社会稳定和司法的权威,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