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 凯歌频传
作者:周陈华 发布时间:2017-08-25 浏览次数:5764
基本解决执行难,使命重如泰山,他们用最强的骨扛起责任、挑起重担;守护群众获得感,信念坚如磐石,他们用最隽永的情踏实苦干、创新实干。
自8月1日东台法院全面启动“执行百日攻坚”活动后,一幕幕比定力、拼智慧、赛实力的执行大戏再次上演。且看该院执行条线46名干警是如何与“老赖”斗争、与失信较劲、与风雨搏击的!
严丝合缝:将险情遏制在萌芽
“执行工作突发险情多。这起被执行人突然昏倒事件的妥善处理,再次说明,我们搞执行,案情要掌握得透、预案要制定得细、情形要判断得明、能力要历练得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化险为夷,无往而不胜。”8月4日,当险情被遏制在萌芽状态,分管副院长赵建东总结的“制胜法宝”令人心服口服。
当日上午,执行团队奔赴被执行人吴某家中,欲执行其与申请执行人康某的民间借贷案。哪知,当进入到强制搜查阶段时,吴某突然情绪激动,当场昏倒在地。此时,有不少群众围观,场面颇为混乱。
手中有策,心中不慌。得益于执行条线常态化组织的处突演练,干警日常学的把脉、掐人中等医学常识全部派上用场。在带队领导的指挥协调下,他们一面作紧急抢救,并迅速呼叫救护车,将吴某送往医院;另一面,将吴某基本无大碍的判断告知群众,并宣讲相关执行条规,做好疏导工作。
很快,吴某恢复如常,这也让其闻讯而来的家人吃了颗“定心丸”。他们在感谢法院人性化执法的同时,对自身存在的失信行为表示悔恨,并很快与康某达成和解协议。
抽丝剥茧:将真情镌刻在人心
“贵院的工作有力道、有劲道,很精心、很精准,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不仅他们心服口服,我们也深受启发。这就是咱今后开展调解工作的一面镜子。”8月16日晚上9点多,当一起婚约财产案件履行完毕后,参与做工作的村干部向法官们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这起案件中,申请执行人小梁与被执行人小琴分道扬镳后,向女方索要彩礼,被法院判决支持5万元。到了执行阶段,当执行人员到达小琴家中时,其母出具了一张她患有轻度抑郁症的医学证明。
法律是公平善良的艺术,执行亦有温馨柔软的一面。当事人情况特殊,执行人员没有贸然采取强制措施。他们耐心倾听小琴及其家人的倾诉,了解到当初解除婚约的确给小琴心灵上造成了不少伤害。紧接着,法官引导小琴正视现实,走出阴影,查封其工资的同时亦预留了必要的生活费。对于小梁,则引导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过错,理解小琴的难处。
当小琴病情好转,执行人员则借力村干部,开展圆桌协商,议定调处方案。所谓“最是真情能动人”,当工作从下午做到晚上,对立双方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重新回归理性。最终,在小梁自愿作出适当让步的基础上,小琴以首饰及现金履行了生效判决。
腾笼换鸟:将担当体现在毫厘
“我50多岁了,这是平身第一次打官司。当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这工资能要多少是多少。现在回过头看,我真是想多了!”当1.4万元的工资到手,老秦话语中有道不尽的激动和感谢。
老秦和其他30来位工友曾一起在某铸造公司上班。可后来,因公司经营不善出现停产,他们便申请仲裁,索要工资近45万元。虽然得到支持,但公司法定代表人已无力履行。这时,老秦等人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法院。
可摆在法官面前的却是,该企业负债累累,除了空旷的厂房和闲置的机器外,已没有其他财产。启动拍卖程序,周期会较长,工人们心中积攒起的愤怒会成为社会稳定因素。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执行团队使出“洪荒之力”后,一个“腾笼换鸟”的方案横空出世。此时,在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中,恰巧某企业投资正好需要厂房和机器。法官迅速“牵线搭桥”,由该企业携带资金收购该公司,并给付工人工资。这样,企业能重新生产,而工人亦可重新上岗,确保双赢。为不耽误工人上班和企业经营,工资款筹全当日,法官又来到公司,逐一核实发放。当清点着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不少工人眼睛里泛出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