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闪,不经意间参加工作竟二十多个春秋了!

每当静夜来临,我置身于宽敞明亮的书房中,信手取阅的一本本藏书,浸润着或浓或淡的书香气息,仿佛爷爷当年厚望地抚摸我的头,这时候的我,心里溢满温馨,像品味陈年的酒。

家乡的人都这么说,我的家族是个书香门第,因为上代出过几个读书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几个读书人终未有多大“发脉”。然而家里的藏书是远近闻名的,所以十年浩劫中首当其冲遭遇了文化的革命,那些满脸稚气的“革命小将”用了三天三夜的光景,焚烧了家藏的所有珍贵典籍。我记事的时候,母亲每每讲述书中诱人的故事,兴致中总会对被焚的藏书报以叹息,让我蓦然涌起愤懑与扼腕,灵魂深处潜滋暗长起一座书的丰碑,并生发出对书的渴望与膜拜。童年的不少光景,我常背着装有“伟大领袖”语录与诗词的网兜满村逛荡,俨然一个读书人。事实上,我确从那诗词与语录中激活了最初的文学细胞与哲学思维。

或许就从这时起,书中油墨的清香成了我一大诱惑。记不清多少回,我从新书翻页中品味着书香的亲切与沉醉,以致我在窘困的境遇中,不惜忍饥挨饿购买这样的“奢侈品”。

其中有两次买书的经历让我永生难忘:一次是我在县城的书店里遭鲁迅《野草》的书香袭倒,于是当出仅有的二两粮票凑足了书钱,竟忘却抚慰辘辘的饥肠。还有一次我与外婆进县城油厂换菜籽油,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烤得排队的人群饥渴难耐,我竟以买午饭为由向外婆要了一元钱,直奔书店购买一本《古代散文选》,气得外婆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唠叨我不懂事,说这书“抵不了饿”。

参加工作后,我终于有了经济自主权,开始为所欲为地购买喜爱的书籍。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日益膨胀的藏书不断吞噬我逼仄的居住空间,害得我不得不主动出击购房、买车……

记不清多少个晨昏,我踩着明媚的阳光抑或冒着迷蒙的细雨,像海潮汹涌在上下班的人流中。都市的节奏总是快得令人窒息,在拥拥挤挤繁繁琐琐忙忙碌碌的事务中,眼皮下的城市日新月异变幻万千,如过眼烟云来不及驻足品味,就连自己的出行工具一不留神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再换成小汽车,也仿佛昨夜梦中遇见的事情。

如今我时常在自己的书房中流连书香,像聆听大师们殷殷的教诲,受用着每一本书释放的情怀与内涵,而这平常的书香日子却是少年时代的我时常憧憬却不能实现的梦幻。此刻,我转动着真皮沙发,倚在背上怀想当年的艰辛岁月,感念当年母亲的叹息与外婆的唠叨……心中掠过时过境迁的侥幸与后怕,忽然让我从心底惊叹自己有幸分享着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要不,我书柜中这些时运两济的藏书,哪能如此逍遥自在地飘逸着油墨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