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
作者:王成玉 发布时间:2017-03-01 浏览次数:10990
星期日的早晨,行走在喧嚣的申城街头,忽听身后传来一阵操着浓重的武汉乡音飞进耳际:“身体怎样?不要太省啰,买的好菜回家烧烧,打的老酒喝喝,一个人在家把自己照顾好啰!”行色匆匆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几乎用同样的目光关注着眼前一位精气神十足的老妇。
“这电话肯定是给老伴打的,要不,不会这样如此热呼?”行人私语。是的,类似这样的'老漂'一族在沪比比皆是,都是舍不得儿女们在外打拼艰辛,不得不离老家、离老伴、离老友孤身来到繁华都市,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负责儿女们的饮食起居、看家护孙的重任。然而,在他(她)们心中对远方一角的那份牵挂和眷念一刻也没有放下。
我爱人陪儿子在沪工作生活已六个年头,她告诉我牵挂是天南海北'老漂'们彼此交流的不变话题,爱之深、情之切无处不在。一位广东老汉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他与老伴各奔一方,分别照看着两头儿子的家,他们约定每天上午9时通话。身处北京的老伴每次除嘘寒问暖外,总少不了过问儿子、儿媳及小孙儿的工作、生活、健康等情况,尔后一定会关照老头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要少抽烟且不要抽劣质香烟,咳嗽吐痰不文明、不卫生,并叮嘱带孙子玩耍时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听着老伴熟悉而亲热的声音,老头总是乐呵呵地说:“晓得、晓得,没事的,请把心就放在肚子,少点牵挂,多点自重,你腰有毛病不能太劳累,家务活适可而止,干不动就歇歇。”每次通话后,老头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随后带着不满4岁的小孙子在广场上撒欢,那种“隔代乐”令众人羡慕不已。
一位河北老汉每天清晨4点起床,必到公园河畔捞鱼捉龟,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不少人大惑不解,是不是“闲”了没事干?老汉坦诚地说,只是因为满足儿媳喜欢养小鱼小虾的心愿而甘当“渔民”的。这位老汉人称“博士爹”,他与老伴含辛茹苦将一个农村娃培养成一名留美博士,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舍不得丢下他们,8年后断然辞去在美的一份工作来沪发展。30大几了还没有成家,谈了一拨本地姑娘皆因结婚后不愿与父母同住而告吹。学业有成、情路不畅,但没有改变“海归男”择偶的标准,随后他在网上发了一个求偶贴,明示愿与结为百年好合者,婚后必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否则免谈。三日后一位年轻的辣妹子走进了他的心房,爽快答应愿与他一道侍候二老并养老送终,于是他俩很快走进婚姻的殿堂。当得知善良孝顺的儿媳有爱好饲养小鱼小虾、小龟的习惯时,老汉乐了,便兴致勃勃操起儿时“旧业”权当回到了童年。心诚则灵,老汉的劳作多有“斩获”,把儿媳乐得合不拢嘴。就连我爱人也跟着“沾光”,阳台上也养着这位老汉赠送的巴西龟和中华草龟,煞是讨人欢喜。
牵挂,温暖着家人,感动着别人。留心观察来自四面八方的老漂们平日不仅牵挂家人如此真切,而且对周围的人同样友好和善。如出行乘座地铁就是例证,他们颇有“范”儿,没有一个占道抢座,面对年轻人站起来让座,他们都是面带悦色地说:“千万可别,你们年轻人上班下班的,可比我们累多了,还是你们坐。”这种导引社会进步之举感动无数人。
当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由此联想到亲人的牵挂、体贴、爱抚则显得格外的重要。但不难发现有一些家庭与老漂们相比则存有明显差距,不少父母整日淹没在“沙沙”的麻将声中,平时难有与儿女们交流,即便沟通三句话离不开催婚生娃或期盼成大业、发大财等事,但却很少关心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气得儿女们不得不屏蔽了他们的微信。父母牵挂儿女,惦记儿女从来不是“因为”,唯有及时送去温暖和问候,就能给他们勇气和力量,使得他们在奋斗的旅途中从容不迫稳步前行,干出属于他们的一番事业来。
牵挂是乡愁、是幸福,愿长者们人人心中怀揣牵挂,我们的小家就会和谐,大家就会更加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