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的庭,被告今天就履行了……真快啊!”老陈紧紧地握住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法官王海岸的手说。

  老陈口中的“快”,说的是案件在钟楼法院被快速审结的切身感受。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2015年初,该院以周增伟为首的新一任领导班子决定,对全院新收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制度,探索要素式审判,集中审理类似或关联案件,精准切脉案情,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而老陈等人则是这次大胆尝试的首批受益者。

  十年前,老陈进入某公司工作,当上部门副总。有了稳定收入,他就在闹市区某“全天候恒温小区”又买了套新房。开发商承诺,30年内不要业主承担中央空调、热水系统的维修、改造等费用。就这样,老陈一家过上了几年幸福的生活。

  都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可谁都不会有老陈对这话的体会来得深刻。老百姓过日子,遇到点事儿,生怕惹上“官司”伤及颜面、劳神费力、耗时破财,到最后还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情愿吃点亏,一辈子也不想碰到一个。而在这两年,他却快成了“专业户”,心里难免多了一种沧桑感。

  2015年11月9日,老板宣布裁员,给老陈等12人“放长假”。或许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也或许早有迹象,只是大伙儿不大愿意面对罢了,直到老板宣布的那一刻,他们才慌了神。毕竟为公司服务了七八年,怎么能一句话就打发了?他们不舍,也不服,一边与公司交涉,一边又纷纷申请劳动仲裁,直至起诉到法院,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克扣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偏偏就在这时候,老陈又出了事。11月13日晚上,他被汽车撞伤,花去医疗费8万多元。出院后,他就有关赔偿事宜与肇事者、保险公司协商,前后花去大半年时间,也没商量出满意结果。一气之下,他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当他第一次来钟楼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时,负责立案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来起诉,他们会对案件做个初步判断,确定其复杂难易程度。简单点儿的,可能在7天内化解的,先征询当事人意见,是否愿意调解,如果同意,那就暂不进入立案程序,将案件登记后移送人民调解室,实现诉前分流。如果不同意,那再进入立案程序,分流到诉调对接办公室或速裁组。复杂点儿的,不适宜调解,也不可能速裁的案件,就分到各个业务庭。有时碰到个别案件,一时难以评估出繁简程度,立案庭会及时与各业务庭、审管办会商,实现高效分案。而他的这个案件,由于需要司法鉴定,等待一段时间,不可能在立案环节解决掉,只能分到业务庭办理。

  2016年10月8日下午,老陈案子开庭了,一起开庭的还有其他4件情况相似的案件。开庭前,每个当事人都收到一份涵盖医疗费用、伤残死亡赔偿和财产损失等3方面19个项目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要素表》。法官助理们认真指导他们填写,反复核对。

  这个要素表,是钟楼法院针对一些当事人诉讼能力较弱、不会依法举证质证等客观情况,将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等常见类型案件进行梳理,把构成案件事实的要素,制成表格或条令,用来帮助当事人顺利完成诉讼程序。如在离婚纠纷中,该院从感情基础、婚后生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和债权债务等5方面设计出56个项目,让当事人看得明明白白,使庭审节奏一下子变得简洁流畅。

  “案情一样,审理过程一样,当庭宣判,判决结果也一样。1个半小时,5个案件!法官这样公正、高效办案,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心服口服。”这些互不相识的案件当事人异口同声。

  近两年,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路上机动车数量猛增,像老陈这样的交通事故常有发生。为支持交警和当事人之间快速处理事故纠纷,该院于2016年4月12日在交巡警支队成立综合服务中心。半年来,钟楼交警受理了4.9万起事故纠纷,98%以上得到了及时处理,仅有217起争议较大的案件流入诉讼程序,综合服务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群众满意度提高到100%。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质效,该院多次邀请银行、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负责人和一些高校专家学者来院座谈,听取他们对改革审判方式的意见。

  “一开始,实行类案集中审理,还是有点放不开手脚的。一是对庭审效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担心当事人有意见;二是步子迈得有点大,担心院里领导会不会有想法。”该院民三庭庭长韩炎谈起当初探索类案集中审理时的一些顾虑。

  “越简单,越公正!要素式庭审,加上集中开庭,这些措施实施后,就不需要我们代理人多次往返奔波,大大减少了我们时间成本。就为这一点,我们公司承诺,只要法院裁决书一到,我们立马启动理赔程序。”一家保险公司代理律师当即表示。

  屋漏偏逢连夜雨。10月9日下午,老陈刚拿到交通事故赔偿款,就又收到了法院开庭通知。

  原来,自2013年开始,开发商停止对物业公司补贴,物管没有资金对管道进行维修,无法保障热水供应和空调运转。这样一来,业主与物管的矛盾变得剑拔弩张,物管起诉业主要求缴纳物业费,业主则纷纷起诉物管,要求解除服务合同,赔偿统一安装中央空调和房屋重新装修等损失。一时间,658起物业费纠纷和服务合同纠纷涌进法院。

  面对短期内受案突变态势,该院立刻启动案件分流应急机制,成立专门审判庭,指定法官王海岸等人将上述案件合并审理。

  经过一番调查,物管确实没有什么资产,而开发商名下则有一些固定资产。根据案情,王海岸将开发商追加为第三人,挑选几件典型案件,分批次进小区开庭,释法析理,动之以情,晓以利害,以判促调,调判结合,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消除了业主与物管之间持续几年的纠葛。

  “像这种互为原被告、系列性、群体性和关联性案件,由一个合议庭合并审理,走到现场开庭,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了解真实情况,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为其他案件的审理贡献了司法资源。”该院副院长袁波说。

  接连遭遇几起事件,老陈被折腾得身心疲惫。这时候,他想起了法官教给他们什么要素式,学着法官那样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案子。突然,他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明白人”。就像这样,现在不管是哪一个当事人到钟楼法院参加诉讼,也不管是哪个法官承办案件,他们的认识几乎是一致的!

  老陈等人的劳动争议案件,合并到民一庭法官代家军手里。考虑到个别企业当事人惯用“走程序”拖延战术高消费司法资源等情况,代家军按照《要素表》很快理顺案情,发现他们在关键要素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于是,他一面反复查阅仲裁委调查的材料,一面实地走访工商、税务等部门,终于查出了个中缘由。

  原来,这“十二公民”全然不知道辛苦工作的公司早已成为一个空壳。老板利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原则,又注册了一个新公司。这两个公司“一套人马,两块招牌”,生产经营业务混同,是典型的关联公司。而仲裁就是以他们和这家新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驳回他们全部诉请的。

  2016年10月28日,代家军约谈双方代理人,充分听取他们意见,按照标的大小等情况分批处理,促成庭前和解5起,集中精力审理剩下的那几起案件,当庭出示合议庭调查结果,引导双方举证质证,以判决形式快速结案,狠狠打击了该公司拖时间“战术”。

  终于盼来了结果,老陈心里藏着千言万语,却激动得一时语塞,说不出半句话来,只见他一扫往昔“惊恐”,快步走出法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旋即又跑了回来,紧紧握住法官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2016年以来,钟楼法院仅就民事案件而言,受理了3813件,其中,通过繁简分流,采取要素式审结了1853件,占据审结案件的80%以上,大幅降低了群众诉讼成本。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群众到法院打官司,要的就是公正。类似案件,集中审理,当庭宣判,有利于当事人去比较,满足了他们同案同判的心理期待。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过去半天开一个庭,现在一次开庭,就审结四、五个案件,这种办事效率,群众都看在眼里的啊。君子学道以爱民。为民司法,任重而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该院院长周增伟说。

  是啊,为人民服务,我们永远在路上。像钟楼这样的人民法院,处处为群众着想,从细小出发,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如涓涓细流般把法律的声音流淌进每一个当事人的心间,做到了极致,做成了一门群众喜闻乐见的司法艺术,这不正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