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站在崖顶,看四周浩瀚的大海,听崖底水拍岩石的声音。读山读水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山和水构成了大自然两种风格迥异的形态,一种志存高远,一种随波逐流。两种形态不过是生命本质不同的显露,倒不意味着道德价值的抑扬高低。山以执着挺拔表现力度,而水则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一味地执着挺拔会走向呆板陈腐,气氛令人窒息,正如一味地畅达柔顺会走向狡猾媚俗,操守也令人怀疑。事实上,山和水最好呈现互衬姿态,水给山滋养丰满,山给水衬托端庄。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只不过是东方思维的灵感闪光,仔细推敲,倒是仁智中和,刚柔相济,更见美妙。

 

山的哲学意味着正直,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山的逻辑是表云之上,水的轨道是迂回渗透。简洁是山的风格,它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丰富是水的个性,它漫地而游,潇洒从容。

 

山是静止的书,可以培养你的细致和耐性;水是流动的书,可以培养你的灵活和敏锐。持之以恒,你才能读出山的变异,稍纵即逝间你就把握了水的永恒。

 

人们读山读水,有的读出了卓尔不群,这分别是山和水的境界。太卓然而孤独,太合群而落俗,孤独和落俗都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读山读水不应固执于山或追逐于山,最好是融山水于一体,其美妙之处既不在山,亦不在水,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对邪恶与恨,法官如山之刚阿;对亲情和爱,法官有水之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