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法院“三倾斜”加强人民法庭建设
作者:宋红卫 发布时间:2008-03-28 浏览次数:763
本网徐州讯:睢宁法院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从“装备倾斜、待遇倾斜、待遇倾斜”三个方面向人民法庭倾斜,使人民法庭的建设达到了“物质装备现代化、法庭建设规模化、审判人员职业化、行政管理规范化、为民司法多元化”。
一是从装备上倾斜。该院共有四个人民法庭,在兴建院办公大楼资金严重缺口的时候,我院把法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配合支持,科学规划,全力优化法庭功能布局,加大对法庭的投入,先后兴建了李集、凌城、魏集三个法庭,改建王集法庭,使四个法庭建设全部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在装备的配备上该院坚持院机关业务庭没有的法庭要有,业务庭有的人民法庭要先有,现在法庭除备有汽车、电脑、电话、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外。首先在法庭开通了网上立案,同时为克服法庭执行警力不足的困难,在全市率先推行法庭审执分开,将所有执行案件全部移交执行局统一执行。
二是从待遇上倾斜。该院首先在政治上明确法庭庭长与业务庭长职级相同,遇有缺位提拔首先考虑法庭人员。其次学习上遇有业务培训、考试辅导同样先考虑法庭人员。三是生活上为让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安心,生活舒心,领导放心,进一步提高了住勤、误餐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增至250元,同时落实厅长基金。安装了空调、太阳能,创造了人人羡慕法庭环境,个个向往法庭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从上人员倾斜。该院把人民法庭作为培养人、锻炼人的摇篮,坚持人员向法庭倾斜,优先选调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法庭,并不断向法庭补充新鲜血液,使法庭队伍长期保持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首先在数量上,使每个人民法庭配齐三审二书,司机和厨师。其次,在人员素质上坚持业务不熟的不去法庭,凡新来大学生一律先在业务庭实习,待业务熟练后再轮流去法庭工作。目前中层以上干部90%以上都是经过法庭锻炼过的,在法庭工作的同志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三人为研究生学历。为人民法庭审判工作优质、高效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睢宁法院向人民法庭的“三倾斜”,使人民法庭取得了斐然成绩:2007年,该院四个人民法庭的各项审判质效,有三个法庭名列全市人民法庭的前矛。凌城法庭被省高院评为知道民调过先进集体、李集人民法庭被省高院评定为“司法规范化试点单位”、徐州团市委和市中院授予“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