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0年,党中央为压缩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带头下放到农村、边疆去。一九四三年入党,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爸,主动打报告离开郑州煤机厂,回到阔别多年的苏北老家务农。谁知,本想从此做一名地地道道农民的父亲硬是被大队支部书记委任为生产队的盖印员。

盖印员是个什么官衔?年纪大的一些人或许都知道,就是收割季节翻晒后的粮食晚上堆积一起盖上草苫,然后在草苫上用草灰盖上印子防止被盗的工作。别小看盖印员,虽不是官不是将,却是干部、群众最信得过的人。

记得一次下午放学回家,抱着好奇心的我尾随在父亲后到了晒谷场,见父亲完工后离晒谷场时,翻下原先卷起的裤脚,使劲扑打身上衣服,将簸箕在地上猛敲打几下。涉世不深的我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说,这是净身回家,防止有稻谷沾在身上,集体的粮一粒也不能带回家,免得人家说闲话。

父亲掷地有声的语言,震撼了我的心灵,为我人生道路上拨亮了一盏航程的灯,帮我掌稳了人生大船的舵,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教我学会了做人要洁身自好,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三国时期,时任郁林太守的陆绩,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称赞。他任期期满乘船返归江南故里时,无什么行里可装船,由于船只太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陆绩只好让人将一块巨石放在舱内,这样才使得船只启航平安返乡。从此便有了“廉石压舟”的佳话。成了陆氏子孙后代的家训和清廉做官的楷模。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郑培民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干部是我们为官的一面光辉镜子,他身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清正廉洁”。他无论工作调动、搬家还是儿子上学、女儿出嫁,从不张扬,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他经常警示自己,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

一位叫武清文的老党员,在给儿女的遗训中写道:“铜臭既沾,海水难洗洁净身;心镜常照,人生祥过太平年”。意思是说,做官收了不该收的钱物,哪怕用尽五湖四海的水也洗涮不净你的身躯和心灵。只有心镜常照,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鲜亮的形象,才能提升人的自信。

一首歌词写得好:螺丝有韧劲才能扎根,禾苗有雨露才能成长,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才能秉公用权。

谨慎驶得万年船。党员领导干部身处社会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要把持住自己,坚守住道德、法纪的防线,要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畏惧之心,自觉抵御诱惑,不超越底线,不碰高压线,自律意识常树,廉洁之身永葆,净身回家,才能落得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