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法院少年犯合议庭自成立以来不断丰富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的审判模式和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少年审判工作之路。多年来,一批批失足少年在她们的爱心感化下,重新鼓起了做人的勇气,拨正了人生的航向。当这些失足少年们的眼里充满着对生活的迫切渴望时,这是对滨海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者们最大的鼓励。

定期座谈交流,畅谈人生理想

滨海法院定期组织缓刑考验期内的少年犯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在 2008 2 28 日的举行的座谈会上,气氛尤为活跃。当滨海法院少年合议庭的朱庭长同少年犯们见面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朱庭长在这群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心,这群孩子们十分尊敬朱庭长,已把她当作是自己的亲人。随着会议的开始,朱庭长同这群孩子们默契地交流着,她用娴熟的谈话技巧渐渐地把这群孩子们的心思引导到“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这个话题上来。孩子们开始畅所欲言,他们毫无顾忌地同朱庭长交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目前生活的渴望,他们都希望自己早日完成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早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朱庭长趁机把做人的道理向他们娓娓到来,孩子们都十分珍惜这种心灵洗礼的机会,聚精会神地听着。望着眼前这群孩子稚气未脱的脸庞,专心致志的眼神,笔者不禁动容。当他们跨错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他们正在充满爱心的少年审判工作者们的感化下慢慢地重新回到这个社会的怀抱。

投身社会舞台,感受劳动魅力

为了让这群失足少年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活,滨海法院经常带领他们走上社会参加劳动。在劳动中,这群孩子们的心灵受到的震撼是无可比拟的。当汗珠顺着他们的脸颊滴落在地时,他们浑然不知。劳动中,少年小松对笔者这样说道:“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吃的、穿的是怎么来的,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我要好好珍惜劳动的机会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话语虽然朴实,但却完全表露出一位少年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目前他们虽然对生活的了解还不多,但他们已经知道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生活的道理了。少年审判工作者们正同这群孩子一起劳动着,看着她们每一次用力锄地,我在想,这不正像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辛勤耕耘着吗?我替这群孩子们感到庆幸。

争取各方支持,倾注真情实感

滨海法院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对少年犯的帮教支持,通过团组织、妇联、教育局、学校、街道等单位的推荐,聘请多名关心青少年成长、富有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同志作为特邀帮教员;在滨海县公安局聘请 21 名干警作为少年犯合议庭联络员,参加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充 分发挥他们在青少年维权工作中的作用;与滨海检察院、滨海公安局、滨海教育局、共青团滨海县委、滨海妇联等 8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做好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认真加以执行,不断完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滨海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者们费尽心思、穷尽方法,只为了给失足少年们撑起一片适合他们成长的蓝天,让他们自由地飞翔。

追求刑罚实效,注重暖心回访

滨海法院少年犯合议庭从有利于少年被告人改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力求选准最有利于他们改造的刑种、刑期,力求取得最佳审判效果。让少年被告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体会到社会在挽救他们,让他们重燃生活的希望。未成年被告人吴某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因一念之差,盗窃了一辆电动车,根据其犯罪情节和主观恶性程度,少年犯合议庭判处其有期徒刑 6个月,缓刑1年。后吴某通过贩卖苹果,成为一名自食其力者。对少年犯的定期回访是少年审判工作者们的爱心延续,自1998年起,少年犯合议庭每年到省少管所,对未成年人犯进行回访,播放反映家乡建设新面貌的录像带如专题片《父老乡亲期盼你》等,赠送法律书刊和生活用品,2005年至今,省少管所先后有8名滨海籍未成年人犯因表现突出被解除管教。少年犯合议庭还主动对未成年人犯进行书信帮教。近几年来,先后有36位未成年人犯与少年犯合议庭的法官们建立过书信往来,未成年人犯韩某在出狱走上社会后还与少年犯合议庭保持书信往来,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蒯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缓刑,后在法官的帮教下发愤努力,2004年考上南通海运学院,该生在上学前特地到法院感谢法官阿姨们。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滨海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者们甘愿辛勤耕耘、默默付出,她们正用自己的汗水,在祖国的另一片花园里浇灌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