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举家躲债 法官千里执结十年积案
作者:王文睿 发布时间:2011-02-25 浏览次数:367
昨日,徐州铜山区法院执行法官执结了一起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的积案,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如数履行了执行款。
十年前,家住铜山的村民李大姐不幸遭遇车祸受伤,因为就赔偿数额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一致,李大姐将肇事司机刘某告上法庭,经审理,铜山法院判决刘某赔偿李大姐经济损失4万元。可是拿到了法院的一纸判决,李大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判决生效后,肇事司机刘某带着妻儿迁往了南方打工再无音信。因为无法查找到刘某可供执行的财产,李大姐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执行线索,案件执行只能被迫终结。
十年间刘某一直在和李大姐以及法院的法官玩“躲猫猫”,每到节庆假日探知李大姐家中无人后,他才带着妻小回老家看望农村的父母,当法官得知消息的时候他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据了解刘某父母家不仅和李大姐同村,而且直线距离不超过
2011年兔年新春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李大姐听说刘某再次回家过年,但与以往不同,这次他是自己开车回家的。李大姐打听到这辆车的车牌号码后立即与铜山法院执行法官取得了联系。得知了这个江苏扬州的车牌号码后,执行法官立即与当地的交管部门取得联系,查实了登记的车主正是刘某。“这个线索让我们都很兴奋,这个车号不仅提供了刘某的居住地址,并且充分说明他是有履行赔偿责任能力的。”法院当即重启了执行程序,对十年积案恢复执行,并派出精干力量南下扬州寻找刘某。
而寻找的过程却称得上一波三折。执行法官辗转找到刘某在交管部门登记的地址后发现,刘某早已于数月前搬离了这处出租房,房屋已然易主。法官又来到当地派出所查找刘某的暂住信息,发现刘某办理了当地的暂住证,并登记了新的地址:某小区47号楼。执行法官立即赶往该小区,但遇到的情况让法官们错愕不已:这座小区46号楼旁毗邻着48号楼,单单没有47号楼。法官们找到小区所在的派出所了解到,因为“47”在当地方言的谐音中不吉利,所以该小区排楼号时并没有排47号楼。但通过辨认刘某的照片,当地民警表示似乎在附近见过这个人。执行法官不放过一丝希望,决定在附近开展排查,然而要对这近百栋居民楼数千户居民进行排查谈何容易。“我们在附近整整转了三天,一户户问、一家家看”,执行法官说,“当时真的是灰心了,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天后的中午,办案法官排查时发现在小区附近的一个超市门口停着一辆熟悉的汽车,而车号正是当初李大姐提供的车号。这个发现让执行法官们兴奋不已,并决定在车辆附近蹲守刘某到来。三个小时过去了,法官们终于等来了刘某!在法官表明身份后,刘某震惊的瞠目结舌,他做梦也没想到远隔千里之外的徐州铜山法官竟会“从天而降”。面对着十年的“冤家”,执行法官还是耐心的给刘某做起思想工作,给他释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应承担的严重后果,刘某当即表示,愿意和法官一起回到徐州偿还欠了十年的债。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李大姐和刘某达成和解,不再要求刘某支付十年间欠款的逾期利息,刘某如数履行了执行款。
从案件恢复执行到执行和解,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铜山法院执行法官谈了该案顺利执结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李大姐提供了刘某车牌号这个有效的线索。很多案件无法有效执结往往是因为法院通过金融、房产、交管等部门不能查找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这就需要申请执行人积极配合提供线索,一旦确定线索有效,法院必定会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二是当地公安部门对暂住人员信息登记详尽,民警工作细致。如果没有当地公安部门的大力配合,案件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执结,这得益于法院与公安的执行联动机制,保障了执行申请人的权益。当谈到法官们在办案中付出的辛劳,执行法官摆摆手:“这只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