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军队大精减,刚从军事学院参谋队毕业不久的我从威海守备四师交流到26军77师任职。报到前听说“新东家”驻扎深山,但不知确切位置,细查后方知位于昆嵛山脚下的“无染寺”。

  清楚地记得1986年7月30日这天早晨,从威海坐车,于10点半左右到达文登汽车站,下车一打听通往无染寺的车仅有下午一趟班车,若赶不上当天就进不了山了。我急忙买好票搭乘下午两点半的车在崎岖山道上颠簸近两个多小时,傍晚时分到达了目的地,被安排在一个老宅院入住。

  四合院,古色古香,院内有一株挺拔高大的玉兰树,映入眼帘的印象美极了。老院添新人,院内顷刻雀跃起来,他们对于我的到来都投以友好的目光,很快与我亲热得像一家人似的没有一点距离感。

  同院住着的一位刚从师参谋长位置上退下的长者,文韬武略,大伙都叫他“程顾问”,平日他喜欢打球、下棋,爱摆弄栽培、盆景、根雕等活计,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三日后的一个晚上,他主动与我攀谈起来。“王参谋,从城市跑到山沟感觉如何?”“挺好的、如入仙境。”“你知道吗,为何一个佛教圣地成为77师的大本营呢?”我一脸茫然。然而他眼中却透着晶莹,饶有兴趣地给我讲述了有关无染寺的由来:“无染寺始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为盛极一时的胶东第一佛教古刹。据《宁海州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曾建有一座庙宇,取名'无染院'。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无染禅院碑记》中考证'无染'为其地距乡村辽远,居之者六根清净,得大解脱,故名。当年军委出于战略考虑,野战军进山沟,旨在要求有生力量远离尘嚣,一门心思苦练杀敌本领,来日决胜疆场。”

  噢,我明白了精锐之师隐身之义,蓦然间对大山产生无比的敬畏。从此我便与这个知识渊博的老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凡遇到困惑、难题第一时间都会向他求教,定能讨到“秘方”。77师下辖4个建制团,其中有两个兵种教导团,主要任务是承担负责培养特业骨干的重任。由于初创期教学力量和教学经验不足,培养骨干的质量相对比较粗糙,基层不太满意。部首长到这个教导团检查工作发现这一薄弱环节后,点名让我对口帮教,我二话没说应允了。初来乍到心中有些忐忑,晚间我登门向程顾问求教:“不必打怵,你是专业上的明白人,甩开膀子干,一定能拿下!”程老的这句话,给了我底气和信心。于是,我一头扎进教导团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面与教导团共同研究制定骨干培训的实施计划,一面沉到教学一线与授课教员细研教案、培植示范,很快使基础培训步入规范。教导团的领导很满意,感谢我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返回机关前我又认真总结整理了一份《以六种能力为目标 培养兵头将尾》的经验材料,分别被集团军和军区转发,可谓是锦上添花。当我把这个信息告诉程老时,他高兴极了:“我说过,你行、肯定能行”。

  玉兰花院内住着三个年青的单身政工军官,他们有激情、有见地、有担当,与他们彼此相依亲如弟兄。本部门下属的防化分队这年因管理松懈,发生了一起重大盗窃事故,连队主官分别受到记大过处分,全连的士气一落千丈。为了尽快帮助连队重整旗鼓,我与同院的两名政工干事充当了“救火”角色。孰料,当我们与连队指导员交心时,他总是低着个头,口中还不时地流露出想当“逃兵”的念头,当即我“火”了,臭骂了他一顿:“你小子是个怂人,连队出了问题就想溜之大吉,你对得起全连的弟兄们吗?今天把话说白了,连队一天不翻身,你甭想离开连队!”这位指导员与我是同年入伍的同龄人,听到我这番话,脸红到脖子根。“王参谋,不是我不想干,现在我是不知从何处抓起呀。”“这好办,我们帮你”。随后,我们仨分别与连队干部促膝谈心,帮他们减压卸包袱,同时重新帮助连队制定政治思想教育计划、修定连队训练、管理细则。我还根据自己当连长的经历与他和连长掏心窝的交心、走心,很快打开了他们心中的“闷锁”。

  为加快连队复苏的进度,我每周至少下连两次,有时多达四次,每次都是徒步往返40多里的山路且早出晚归。精诚所至,连队变了,重新回到争先的行列。师政治部让我整理一份经验材料拟参加集团军基层管理经验交流会,我欣然受命。一份《把教训当财富,在挫折中奋起》的经验材料在集团军基层经验交流会上大放异彩,连队“火”了,被集团军荣立集体三等功,指导员“红”了,被越级提拔为师直通信营教导员。高就的那位指导员但逢见到我们总是磕头作揖:“你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每每谈及此事,我们仨总会忍俊不禁。

  玉兰花院清新、幽香、宁静、凉爽,是家属们夏季来队探亲的聚集地,每当她们到来时,玉兰花院整天充满着欢声笑语,成了沸腾的港湾。我爱人是家里的“炊事班长”有一手好厨艺,来队后必要邀请院内的男爷们“撮”上几顿,在推杯换盏中个个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完的相思苦,每次碰杯时几乎个个喝高了。一次程顾问兴致正浓时说了一段颇具悲壮的话语久久不能忘怀:“咱们77师是26军的根,这个部队特别能吃苦,许多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细算一下这些年来随军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不是孩子们笨啦,皆缘山沟沟里条件太差啦。天南海北的军人家属们为何都不愿进山?就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下一代毁了。”“什么时候搬出大山就好了”,我爱人一旁插了一句嘴:“会有哪一天的!”顷刻满屋笑声、泪声、碰杯声连成一片。

  天遂人愿, 1987年底77师接到移防命令:搬出大山,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无染寺风光秀丽,有王母娘娘洗脚盆、圣母宫、仙女池、古银杏,还有咱院内这株有着300多年树龄的古玉兰,暮春四月,绿叶未发,银花已放,一树白霜,满谷幽香,马上离开心里真的有许多不舍。我是最后一批离开玉兰花院的,程顾问一家随之也要搬迁到烟台干休所居住。分别前程顾问神情不悦略有所失:“相处不易,送上一盆亲手培育的玉兰花苗留作纪念,若要想起玉兰花院就看看这株幼苗吧。”接过花盆时我的眼里已溢满了泪花。

  玉兰花院,难忘欢乐小院,我在那里居住仅仅只有一年光景,但心中对她的眷念却挥之不去,因为那段纯朴而真挚的情愫,唯有从军者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