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身军旅耕法田
发布时间:2016-07-27 浏览次数:2958
搭载远望2号从事卫星测控任务,他是一名技术专家,手握法锤定纷止争,他是一名审判专家。1年通过司法考试,6年成长为民事审判专家,从军官到法官、从营长到庭长,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传奇故事……
从卫星测控专家到审判业务专家
2000年,吴树渠脱掉军装转业回到家乡,从远望2号科考船上走下来,他也曾迷茫过。分配时,他凭着一腔热爱,选择了和自己专业相距甚远的人民法院。
隔行如隔山,想从卫星测控专家转身成为人民法官,除了任职资格的限制,还有审判经验和技巧的障碍。吴树渠凭借军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独特品质,只用了一年就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不断钻研法律知识,继续取得了苏州大学的法律硕士学历。
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跨专业考取法律硕士,对于一名30多岁的军转干部来说,背后的心酸努力,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在准备司法考试期间,每天清晨他就起床背诵冗繁的法条、深夜挑灯他继续钻在复杂的试题里面。2003年,正赶上邳州法院新建审判大楼,因为专业优势,院党组将网络机房布线建设的重任交给了他,一面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一面是不能撒手的艰巨工作,“那时候孩子还小,除了工作和学习,还得照顾家庭,回想起准备司考的那阵子,真是很充实!”回忆起顺利通过“天下第一考”的经过,吴树渠笑着,但他的眼神却很深邃。
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后,吴树渠先后在铁富法庭、民一庭工作过,从理论回归实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法官,单有审判资格还是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会的,他主动和身边经验丰富的老审判员请教;在案子上碰到疑点难点,他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刨出其中的知识关系。在一次次悉心调解中、在一件件判决结案中,吴树渠注重细节、不断总结,一步步成长为能力过硬的业务骨干,并被院党组吸纳进审判委员会,完成从门外汉到审判专业专家的华丽转身。
“有人说吃苦耐劳、目标明确是中国军人的鲜明特质,成功跨行、变身审判专家,在吴庭长身上,关于不断学习,有太多优点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吴树渠曾经的书记员孔令梅告诉笔者,而她也在吴树渠的熏陶下,逐步从书记员,成长为一名能挑大梁的青年法官。
脱下军装换穿法袍
“军官、警官、法官,这三个官我都干过”谈到自己的经历,吴树渠风趣地说。可在工作中,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官,从没因为自己是军转干部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2007年至今,吴树渠累计审理案件1800余件,在邳州法院档案室,吴树渠审理结案的归档卷宗,足足占了一整个档案柜。面对民事条线新型案件不断涌现、案件数量持续激增,他始终坚持快办案、多办案、办好案,优质高效完成审判工作任务,每逢骨头案、复杂案,他总是以军人勇挑重担、敢于冲锋的性格,主动请缨,担负审判工作重任。
有人说民事审判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繁琐小事,可吴树渠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才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息,关系到法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他清正廉洁、务实高效,更以军人特有的铁骨柔情,真心对待困难群众。
江苏省“调解能手”、“个人二等功”,一张张鲜红荣誉证书,记录下吴树渠真情调解的每一次努力、记录下他赶写的每一个夜晚,更记录下一名新时期军转法官真情为民、勇挑重担的优秀品质。
从营长到庭长
因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出色,2014年,吴树渠被任命为邳州法院民一庭庭长,如何带好全院第一大业务庭,调动全庭干警积极性,优质高效完成繁重的审判任务,是摆在吴树渠面前的最大难题。
“吴庭长就像家长,他不仅业务过硬,以才服人,更真心对待大家,我们有困难,都愿意找他帮忙解决。”该院民一庭青年法官吴丹说。干警深夜加班,他买来水果陪着大家;年轻同志思想上有问题,他叫过来促膝而谈……
“庭长用他身上特有的魅力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团结一心,都奔着多办案、办好案努力。”民一庭内勤薛红玲这样评价吴树渠。关于吴树渠的个人魅力,笔者继续追问这位羞涩的姑娘,她一连串说了七八个小故事,真心对待当事人、贴心对待同事、用心对待工作。2015年,邳州法院民一庭在吴树渠的带领下,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4368件,10名法官办案超200件,2名法官办案超400件,民一庭被徐州市授予“政法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曾几何时,军转法官是人民法院的骨干力量,随着法官选任和转业制度的改革,军转法官逐渐成为法院的少数,可他们依旧默默奉献在审判台上、执着冲锋在执行路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坚守阵地、无私奉献,他们是飘扬在法院的鲜红旗帜,八一建军节,为你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