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丝变泥土 男子用调包计骗财获刑1年2个月
作者:鲁海军 李鸣 发布时间:2016-07-22 浏览次数:469
买的明明是铜丝,缘何变成了泥土,做多年废旧生意的老陈“栽了一个大跟头”,直到骗子被抓获供出一切,他才恍然大悟。近期,洪泽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该案,并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2013年3月15日,周某与董某(已判刑)驾车来到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公路站院内的废品收购站,发现仅有店主陈某一人,董某便上前询问,是否收购铜丝。当陈某答应收购后,二人便将后备箱中一个装的满满编织袋抬到店内,并让陈某查验,并过了称。因价格没谈好,二人又将铜丝搬回后备箱。本以为交易就此黄了,谁知周某、董某去而复返,就价格问题与陈某再次谈判。周某交代,以低于市场价格2元/斤的价格成交,让陈某感到大赚了一笔,使其疏于防范,并在其见证下,将一个一模一样的装有泥土的编织袋抬到店内。经核算,陈某应付4600余元,周某仅收取4600元,余数作为让利。二人得款后,迅速驾车逃离现场。
2013年3月间,周某、董某通过此种手法,先后在江苏省宿迁市、淮安市、泰州市等地,实施诈骗作案10起,骗得做废旧生意的陈某等10余人,共计人民币39390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周某与他人共同实施诈骗行为,系共同犯罪。鉴于周某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处罚,但其多次且流窜作案,可以酌情从重处罚。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醒:采取调包方式进行诈骗活动虽然老套,但屡屡有人上当受骗。在交易中,莫被小便宜蒙蔽双眼,业主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在付款前最好再次验货或货物在自己的手上或身边,不给对方调包的机会,就能有效防止此类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