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灵日记
作者:吴谷翔 发布时间:2008-01-31 浏览次数:1633
往年的节前廉政教育都是领导在上面说,我们在下面听。听的时候也入心、也有所震动,但春节一过,这些声音就基本上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了。今年的教育形式变听为看,透着新鲜劲也透着震慑力,让人从心里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也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洗礼。
大巴穿越南京城区,把城市的躁动和喧哗远远地甩在身后,在城郊结合部的街巷中又转了几个弯,南京监狱的门牌就赫然在目了。按照监狱宣讲员的要求,在将所有的通讯工具都丢在了车上时,我隐隐地感觉到,我们正在失去或不得不暂时告别一种自由。我们列队进入大门后,身后的门遂即关闭了,而眼前所面对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这时监狱宣讲员讲解说,我们正在经过就是监狱特有的AB门。A打开时,B门必须呈关闭状态,只有当A门关闭后B门才能打开。听了宣讲员的解说,在觉得新鲜和有道理的同时,我也另有所思: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扇AB门,两种相对立的处境不会同时存在,当一扇门打开时就意味着另一扇将对你关闭,打开自由时就结束了监禁,结束了颓废时开始的才是新生。打开欲望的门,你就无力拒绝诱惑;关闭了杂草丛生的门,你的精神家园才会春意盎然,心灵才会清新蓬勃。有的门是你自主选择的,有的门在你作出不正确选择的同时就已为你悄悄开启,当有一天突然为你咣然打开时,你已别无选择了。
走出B门,我们就身处另一个世界了,虽然迎面吹来的风和久阴乍晴的冬日暖阳跟高墙重门之外的世界并无不同,但是一股森然之气还是凛冽贯顶,让我下意识地绻缩一下自己无拘无束的自由,以且敬且畏的复杂心情来感受别人的改造,反省自己的内心改造。
人是应该有坚定不易的信念、坚执不馁的勇气和信心,但及时而恰当的自我否定更加不可缺失。易经说亢龙有悔,俗语说过犹不及,都是对人生大道的最好辨证。小的错误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拘小节或一时模糊了是非的界限,大的错误有时并不是因为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昏了头,恰恰是因为对小错的一再疏忽和纵容。一部汽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驱动系统,然而再好的车子也不能没有制动机动,没有制动系统的车再好,安全系数也等于零。不行驶的车子永远不会翻车,不思进取的人可能更少走错人生的拐点,因为他已经处在人生不正确的拐点上了,或许一生无大错不是因为他没犯错而是因为他行进的速度慢才未来得及铸成大错。正确的大方向中并非只有一条正确的路线保送你到正确的终点,有时过于自信和强行超车的欲望正是你前进道路上的暗坑,没有有力的制动、没有及时的自我否定,你即便能绕过别人的陷坑,却最终绕不过你的自以为是、绕不过你的不以为然。
监区路边的一块石碑上两个生冷的字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人想问个明白。刚从思索太空遨游归队的我应声抢答--涅??。涅??是梵语的音译,意译“灭度”?p“寂灭”?p“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也就是不再经历生死轮回,获得了超脱,实现了生命形态最高境界的转化。 自郭沫若写了长篇叙事诗《凤凰涅??》之后,人们多以为涅??就是指浴火重生,实现生命形态的??变的意思,这当然并没理解错,但是涅??放到这里,我以为解释成脱胎换骨最为恰当,也可以说是人生另一种意义上的否定之否定。立此碑者,用心良苦。
在监狱历史陈列室,监狱长亲自讲述一组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名犯人在打伤了工作人员逃出监舍后,手执铁锤打伤一名执勤武警,欲夺取枪支,武警战士见依靠体力很难控制该犯就假装屈从,答应放行,就在该犯转向欲逃时果断将其击毙。听完讲述,结合展示的种种犯人逃狱方法图片,以自己的自由之身站在这充满禁锢的地方,我才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所谓自由都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当我们要挣脱道德对我们的约束时,法律就会出面干预和限制我们的自由;当我们还要挣脱法律的约束时,刑事惩罚就会出面干预和限制我们的自由;当我们再要挣脱刑事惩罚对我们的约束时,那留给你的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看着我们走进过的A门在身后重新关闭,我才感到我们的自由被全额返还了。回去的路上,直至到现在我都在想:自由只是给我们珍惜和呵爱的,不是给我们操纵和凌驾的;法官的自由最终离不开对法律的忠诚和敬畏,千万不要因为熟谙于法而玩法、渎法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法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