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的社会,不文明的现象仍比比皆是:有的人边走边磕瓜子,瓜壳飞扬;有的人边走边叼着香烟,烟灰消散;有的人边走边乱抛纸屑,随风飘舞……

这一幕幕,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清朝末年,军机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如,不随地吐痰、公共场合不大喧哗、尊长爱幼、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正应了那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就像是一个果园,你播撒下的种子越多,耕种的越勤劳,那么你的果实一定就结得特别丰盛。当此时,看到别人投来倾羡的目光时,心中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呢?同理,好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可能一个细微的动作看不出什么,但如果坚持不懈,细水常流,文明就会由心而生。

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在北京奥运会上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