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冬梅、雪婷、瑶瑶等数个化名,以相亲为名穿梭于不同男士之间,利用“剩男”急于成婚的心态设置温柔陷阱,仅仅两个月之间,她就连续作案,骗取现金、手机、首饰合计39288元。日前,邳州法院审结一起团伙骗婚案件,骗婚团伙主谋、婚托和媒人均因诈骗罪被判刑。

  案情回放

  找上门的“爷爷”

  “小付,马上过年了,想不想搞点钱花花?”小付全名付冬梅,老家在内蒙,在徐州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叫刘彦的60岁男子。2015年临近春节,刘彦给付冬梅打来电话。

  “搞点钱过年?这年头钱哪里容易挣。”付冬梅心里嘀咕,可看着憋下去的钱包,她经不住诱惑,继续问了下去。“我扮演你爷爷,你就说自己父母都不在了,是我把你拉扯大,现在托人帮你说媒,男方家给的彩礼,除了媒婆的好处费,剩下的钱咱们一人一半。”付冬梅心里一惊,这不是骗人、在犯罪么!

  “你和相亲对象聊天、逛街,当做处对象,要温柔、体贴一点,等拿到彩礼之后,你就冷落他们,时间拖久久了,他们自然会主动提分手,跟你没关系,但是千万不到动真感情。再说了,即使出了事,还有我来扛着,你怕什么。”电话里,刘彦信誓旦旦地安慰付冬梅。

  开“板的”的媒婆

  有了犯罪主谋和婚托,骗婚团伙还缺一个媒人牵线搭桥。孙承银,女,今年51岁,在徐州某市场开板的载人拉货,认识她的人都说孙承银能说会道、口角生风。刘彦正是瞄准了孙承银的这张嘴,找到了她,经商议之后,一个以骗取彩礼为业的犯罪团伙应运而生。

  临近春节,孙承银打听到,在邳州某镇做生意的老顾着急给儿子介绍对象,孙承银利用朋友关系,主动找上门,称自己有个亲戚和老顾儿子年龄相仿,愿意从中做媒。孙承银把付冬梅说的天花乱坠,包装介绍一番后,老顾别提多高兴了,尤其听说过完年就能结婚,顾家专门选了良辰吉日安排儿子见面。

  “都说万里挑一,这是彩礼11000块钱,给咱未来的儿媳妇,希望你们早点结婚,给我们生个大胖孙子”。见面当天,看着付冬梅如花似玉、知书达理,回答长辈问题时娇羞脸红,主动给自己端茶敬酒,老顾一家别提多高兴了。尤其看到儿子对付冬梅也很满意,老顾当场拿出11000元钱交给媒人,当作婚事的彩礼。看着对方收了彩礼,顾家人都以为这门婚事能成,快30的儿子终于说到了媳妇,一家人喜上眉梢。

  可谁知出了门,“媒人”孙承银就抽取“好处费”1000元,剩下的彩礼被刘彦和付冬梅平分。

  这么容易就挣到5000块钱,付冬梅别提多开心了。为了轻易到手的不义之财,付冬梅假戏真演,和小顾继续“相处”起来,在生活上对小顾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为了打消被害人疑虑,继续骗取钱财,付冬梅甚至搬进顾家和小顾过起日子,看着“儿媳妇”勤快贤惠,想着马上就能抱上孙子,顾家长辈都很满意。一直单身着的小顾也异常开心,相亲认识了这么贤惠温柔的“媳妇”,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对于付冬梅的要求,小顾几乎每应必达。

  此后几周,付冬梅分别以过生日、替朋友还钱为由,骗取受害人小顾价值4880元的苹果手机一部和现金2000元。

  无故分手引起受害人怀疑

  “刘叔,能骗的钱我都拿到手了,他们家老催我领结婚证,还让我生孩子,我实在不能在顾家待了。”面对顾家人三番五次的结婚催促,付冬梅害怕了,给上线刘彦打去电话。

  在刘彦的指点在,付冬梅按照犯罪计划,开始慢慢冷落小顾,并以打工为名离开顾家。此后,任凭小顾打电话、发短信,她都是不回,希望断绝与小顾的联系,让小顾放弃这段婚约。

  面对小顾的质问,付冬梅狡辩小顾脾气太差,两人性格不合适。当顾家索要彩礼时,付冬梅甚至称自己和小顾同居过一段时间,彩礼是小顾对自己的补偿。之后,付冬梅的电话关机,小顾再也联系不上她。

  拿了彩礼就消失,悔婚理由牵强附会,顾家人感觉被骗了,随即到公安机关报案。

  法院判决:徐州警方虽然全力追查,但由于受害人供线索很少,付冬梅系假名,公安机关一直没能发现付犯罪嫌疑人的踪迹。2015年4月24日,付冬梅因继续实施骗婚犯罪,经后续受害人报案,在逃回老家时被车站民警抓获。很快,刘彦、孙承银相继落网。到案后,三人如实交代了两个月内连续以相亲为名,骗取受害人顾某、李某、刘某、王某的犯罪经过。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付冬梅、孙承银涉于刑罚压力,将部分赃款退还给受害人,并取得受害人谅解。

  今年2月,邳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院认为三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在犯罪过程中,三被告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约定赃款分配方式,各自冒充不同角色,分工协作,使诈骗犯罪得以实现,系共同犯罪。最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十五条、第六十七条等规定,判处骗婚团伙主谋刘彦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9000元;判处“婚托”付冬梅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判处“媒人”孙承银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法官说法:近年来,随着适龄女青年大量进入城市及发达地区,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男青年的择偶空间明显缩小,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或身体残疾的大龄青年更难找对象。骗婚案件重现多发态势,尤其是在偏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呈上升趋势,被骗对象多是大龄、文化水平低、憨厚或身体有缺陷的男青年。不法分子利用父母急于给儿子完婚的心理,设形形色色的骗婚陷阱,诈骗财物。

  骗婚案件的主要特点是,骗子大多为外地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行踪诡秘,不留痕迹;有的骗子还在当地物色老乡或亲戚充当说客,使被害人放松警惕,更容易受骗。像本案,诈骗之所以能得逞,“媒人”孙承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本地人,受害者相信由她做介绍应该没事,从思想上就放松了警惕。诈骗团伙在实施诈骗前,事先都要进行一番包装,改名换姓,伪造身份证明、未婚证明、户口簿等相关证件,一般人难以识别。针对于此,法官提醒广大龄青年及家长提防骗婚,不能轻信媒妁之言,不了解对方本人及家庭情况时,不能轻易支付高额彩礼,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当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法官还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在婚姻诈骗案件多发的乡镇,选取通俗易懂、容情于法的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剖析,讲明骗婚案件的犯罪手法和特点;强化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管理,堵住人口管理漏洞,让诈骗罪犯无处藏身;民政部门对外来人员结婚登记的相关材料要严格审查,一旦发现利用虚假身份证、户口簿、未婚证明等材料申请结婚登记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各地司法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配合,联合打击骗婚行为,震慑犯罪,遏制骗婚案件蔓延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