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帝怎样审判》有感
作者:范德松 发布时间:2007-12-29 浏览次数:1810
读了著名《上帝怎样审判》一书,感悟良多,启迪很深,彼有书阅尽而味无穷之感。
《上帝怎样审判》收集的文章是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43篇随笔,其中大多是作者对一些著名案例和司法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的思考。虽然好像是随意挥洒,信手拈来,但却以小见大。事例虽小,经过作者条分缕析、层层深入的剖析,让人触目惊心、振聋发聩。如《耶稣为什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文,很多人都读过关于耶稣受难的故事,但注意更多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神的使命,而从没想过耶稣为什么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作者则以学人的敏锐一语中的,道出了程序不公正、司法不独立、证据规则缺失带来的深重灾难。得出了司法不公正、不仅世俗的人要倒霉,就连有特殊异禀的神也会蒙难的结论。作者把该书用其中的一篇《上帝怎样审判》命名,我想是有深意的,正如作者所说,上帝审判肯定不需要起诉、证人和查证等众多的诉讼主体和繁琐的程序,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上帝全知全能的基础上,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不是这种超人,我们当然就得把司法审判建立在公正的审判程序和现实基础之上了,这也延续了作者“相对合理主义”的思路。我认为,这思路的提出和完善是作者现实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也是辩证法哲学的运用,但不是庸俗的现实主义,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明察秋毫的理解和把握之上的。作者把“相对合理主义”的运用设定了两个基本前提,就是对司法的根本价值和根本规范的坚持,不能以相对合理而损益。在关于沉默权的引进和警检关系的重构论述中,作者都很认真地贯彻了这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