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精辟地诠释了“司法为民”这一法院工作的主题。海门法院三厂法庭的法官们正沿着这一目标,不断改进审判作风,扎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争创“优秀人民法庭”。只要你一走进这个集体就会被一串串数据所惊奇,就会被一个个故事所打动……这务实的数据和动人的故事就如同跳跃音符,汇成了司法为民的动人乐章。

便民举措暖人心

三厂法庭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的方便群众,该庭把便民当作实实在在的司法为民来要求。该庭相继推出了热线服务及时解答群众咨询、实行首问负责引导群众诉讼、巡回办案上门开庭、开展司法救助切实保障诉权、推行预约开庭方便群众诉讼等一系列的便民新举措。今年以来,接听热线电话300多次,向群众发放诉讼风险告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各种诉讼相关材料1000余份,办理预约开庭80多件,巡回开庭5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好评。

69岁的倪老汉丧偶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005年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一度夫妻关系尚可。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老汉不幸患上骨癌。老汉患病后,夫妻俩为经济问题经常发生矛盾。老汉诉至法院要求离婚。这时,老汉已是卧病在床无法行动了。得知这一情况,承办法官顾建平副庭长为了方便老汉参加诉讼,便在老汉的病床前布置了一个简易法庭,老汉就躺在床上参加完整个诉讼。在法官主持下,原、被告双方心平气和地达成了离婚协议。

真心调解情融冰

三厂法庭有一个理念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调解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多为婚姻家庭、相邻权纠纷,案情虽较为清楚,但若简单地予以判决,往往会出现“一场官司十年仇”的局面。为此,该庭十分重视调解工作,注重在庭前、庭审和庭后中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调解,坚持在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知情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坚持在当事人自愿接受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今年以来,全庭案件调解辙诉达率为86.47%, 调撤率2个月保持在100%的法官有3名,该庭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在南通市两级法院位居前列。

海门市临江镇的李中和王英系姑侄关系,几年前王英的丈夫不幸患上了肝癌。为了给丈夫治病,王英为此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不算还四处告贷,向姑夫李中也借了5000元。今年的5月,李中凭一份录音带起诉王英要求归还借款。庭审中,王英坚持辩称钱已归还至姑母(已故)。为证明自己的清白,王英甚至主动申请测谎。承办法官黄端庭长认真分析案情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后,认为双方是亲戚关系,婚丧喜事仍需往来,只要把双方的顾虑都消除,案件也就彻底解决了。找出了问题的结症,黄庭长当即拟定了调解方案,开始了有针对性的调解工作。在其努力调解下,案件以原告不再误解被告是赖帐为前提,为自己瑕疵还款被告支付给原告2500元进行补偿,案结事了后,原、被告和和气气地离开了法庭。

注重执行显真情

三厂法庭有一个做法就是案件审理的同时考虑好案件的执行工作,能当庭履行的想尽办法促使履行,要让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该庭注重执行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该庭审结的案件,当庭主动履行率近30%,收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有力的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法庭的工作得到了辖区党委、人大、政府的好评。

去年秋天,对于60岁的老蔡而言是个多事之秋。年近六十的他,有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在私人老板黄兵电信设施工队里竖水泥线杆。那天老蔡正跟着施工队在道路边挖坑,边上一根刚竖起来的线杆倒下,不巧正好砸在老蔡的身上,将他的腿砸断。老蔡被送到医院治疗,花去医药费近4万元。后经法医鉴定,老蔡被评为十级伤残。今年9月,老蔡将雇主黄兵告上法院。案件由庄玉林法官承办。庄法官仔细分析案情,了解了当事人的情况后,认为老蔡的家庭经济情况却是比较困难,而被告是有可能愿意履行的,但需要进一步工作。为此,庄法官审明案件是非后,着重将老蔡家庭实际情况和将面临的困难不怨其烦与被告进行交心,经过再三努力,被告终于愿意除去医药费外,当庭再赔偿老蔡3万元。拿着这沉甸甸的3万元,老蔡在法庭上主动与被告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