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法院多措并举倾心打造“四型”人民法庭
作者:陈雷 发布时间:2007-12-19 浏览次数:660
本网盐城讯:滨海法院以滨淮、八滩、正红三个新建人民法庭投入使用为契机,把注意力放在人民法庭、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人民法庭,把审判资源整合到人民法庭,落实多项措施,倾心打造内涵型、功能型、规范型和现代型的“四型”人民法庭。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物质建设。合理设置人民法庭的布局定位。以方便法院审理和方便群众诉讼为原则,把人民法庭放在辐射范围广,服务面积大的位置上,让人民法庭更靠近基层群众,在地域上体现“司法为民”。紧紧围绕法院的精神内涵进行科学设计和统筹规划,体现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人民法庭外观造型威严庄重、沉稳大气;内部结构布局合理、设置完善。办公场所经济实用,处处体现法庭公正、中立、权威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建成网上远程立案和电子签章系统,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实现了当事人当场立案、就近缴费。人民法庭法律文书当场打印、当场送达,既方便了当事人,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加强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免费提供诉讼指南、诉讼须知等指引资料,着力加强诉讼指导。建立法庭直接立案和巡回立案制度,推行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电话立案和节假日立案,方便群众打官司。以开展咨询、法庭进村、公开审判、举案说法等方式,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加强诉讼调解。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妥善处理群体性纠纷案件。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案件,及时妥善地解决纠纷。建立人民法庭信访庭长负责制,借助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无越级上访、闹访案件。
六、加强规范化管理。坚持“抓管理保公正、抓管理促效率”的方针,对原有的管理制度重新梳理,修订案件质量评查办法、每周学习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廉政考核制度等各种长效规定,形成“严有标准,评有依据,抓有规定”的管理机制。
七、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人民法庭工作的整体部署、领导和协调,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加强同法庭所在地的乡镇党委、政府的协调联系,改善法庭工作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