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的太行山上,我终于看到了享誉海内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被誉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被前来参观的外国客人称赞为“中国第二条长城”。从此,林县告别了缺水的历史,工农业生产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看着眼前这条蜿蜒在太行上崇山峻岭中的“人工天河”,我不由得想起了她曲折的历史。和人的命运一样,红旗渠也随着政治的风浪,声望在颠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典范,是改地换天的榜样。后来,随着拨乱反正,这里又被批 驳为“左”倾路线的“重灾区”,是“劳民伤财工程”。直到江泽民同志到红旗渠视察,写下了“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的题词,红旗渠才恢复了名誉,并又一次写入小学课本。

漫步在红旗渠的渠沿上,向上看是万仞峭壁,向下看是万丈深渊,不禁对当初林县人民高昂的革命斗志所折服。现在看来,红旗渠的伟大设想和实践,展示了人在征服自然的征途中是何等的豪迈和威猛。在那些现在有点发黄的照片上,那时食不果腹的农民,怀着“中国人民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的凌云壮志,喜气洋洋地赶赴条件恶劣的施工工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征服自然的胜利。没有住处,他们就在石缝里栖身,还喜滋滋地享受着“天当房地当床”的待遇。没有吃的,他们就拿漫山遍野的野菜充饥。没有工具,他们就把自己家里的工具拿到工地。没有水平仪,他们就 用脸盆的水来替代。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们怨天尤人或者满脸愁容,无论男女老少,工地上的人都面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不难想象,他们在征服自然的伟大 实践中是何等的幸福和自豪!

游览红旗渠,我们对当时出现在工地上的英雄肃然起敬。任羊成,这个虽然很土气的名字,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