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清案行动”动员会议召开后,“清案行动”在东台全面铺开。东台法院执行局,这支崇尚亮剑精神的执行队伍奋勇争先,紧张快干,11月份以来执结案件211件。

宽严相济是东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特色。在执行中,法官不仅依法穷尽强制措施,还坚持人性化执行。拆迁户张某对规划建设部门依法作出的《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书》置之不理,拒不搬迁。对这个影响全市城市建设进程的“钉子户”,规划建设局只得按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张某夫妇对法院传唤置若罔闻,多次将法院送达的法律文书撕毁,还扬言一旦强制拆迁便赴京上访。考虑到张某夫妇抗拒执行是由于对拆迁政策不了解和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误导,如果只是简单的实施制裁和强制措施,只会加深他们对拆迁工作的敌对情绪,对政府今后的拆迁工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执行法官双管齐下,一方面对张某的违法行为依法给予司法拘留的制裁,使其认识到藐视法律、抗拒执行的后果,并对强制拆除工作做好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面前往拆迁安置楼房实地查看,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尽可能安顿好张某夫妇的生活。法官还特别为张某年迈多病的母亲调整了一间采光好的大车库,并购置了床铺等生活用品,让张某夫妇感受到法官的关心和政府的温暖。看到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和备齐的生活用品时,体会到法官的良苦用心,张某一家感动了,同意立刻搬家让房。一起僵持多日的拆迁案件,在即将强制执行前得到了圆满解决。

对于执行干警而言,时间就是当事人的利益,而执行“110”的热线电话就是行动的指令。董某申请执行吴某交通事故赔偿执行案,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由于保险公司已承担了大部分赔偿责任,所以标的并不大,只有二万余元。但被执行人吴某家中只有已不能遮风避雨的三间破瓦房,在银行里也没有任何存款,儿子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便是那辆惹下大祸的卡车,吴某靠它跑运输支撑着家。执行法官依法冻结了卡车的产权,但数次奔波都无法找到吴某以及那辆车。正当执行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周末坚守在执行“110”值班室的法官接到申请人提供线索的热线电话。电话刚放下,法官们迅速出击,在最短的时间内截住了吴某和卡车。法官们对吴某进行了深刻严肃的教育:家境尽管值得同情,然而采取躲避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着儿子耷拉着脑袋蹲在地上一言不发的样子,想想家中的惨状,被执行人年迈的母亲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那声音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法官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他们让被执行人和家人坐下,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听说吴某的卡车被法院扣了,吴某的哥哥??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终于出面了,他表示愿意帮助吴某履行义务。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一次履行完毕。一场干戈,春风化雨。

为营造清案行动的声势,东台法院在与电视台联办的《东台法苑》栏目中开设“执行之窗”,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进行曝光,并启动悬赏执行等执行协作和威慑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增强执行工作的效果。南通某大酒店涉及一起标的额为900万元的工程款纠纷,南通中院一审判决该酒店败诉,然而进入执行程序后却因种种原因未见成效,权利人屡次信访反映。省高院将该案件批转给盐城中级法院,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最终交给东台法院执行。案件上手后,执行法官对案情进行了深入了解,这个大酒店的固定资产已因其他诉讼而被裁定给了银行,酒店的法定代表人竟是“真老总”王某的年逾八旬的母亲,酒店成了一个在勉强维系运转的“空壳子”。法官们先后四次前往南通如皋,均得不到与王某有关的任何消息,只得无功而返。柳暗花明,悬赏执行使案件有了转机。公开悬赏后不久便有了重大线索,有群众提供信息,反映王某远在河南投资了一项数千万的体育设施工程。消息得到核实后,执行法官喜出望外,立即顺藤摸瓜找到王某。自以为很擅长钻法律空子的王某立即泄了气,却不得不佩服东台法官们的精明和敬业。在执行法官的协调下,王某很快与权利人达成分期付款的协议,并提供了履行担保。